ér

虚而不淈



虚而不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虚:空;淈:枯竭。比喻越虚心求知,知识就会越渊博。

百科释义

虚而不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xūérbùgǔ,意思是比喻愈虚心求知,知识就越丰富。


基础信息

拼音xū ér bù gǔ

注音ㄒㄨ ㄦˊ ㄅㄨˋ ㄍㄨˇ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感情虚而不淈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虚而不淈的意思解释、虚而不淈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不偢不倸 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趁虚而入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乘虚而入 虚:空虚。趁对方空虚或疏于防范时进入。也作“趁虚而入”。
虚而虚之 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不媿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洁清不洿 结清:纯洁,清白。
瑕不揜瑜 见'瑕不掩瑜'。
瑜不揜瑕 见'瑜不掩瑕'。
不揪不採 指不理睬。
诲人不惓 见'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