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shí

誉过其实



誉过其实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详细释义

  1. 声名超过了实质的才学?品德。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制曰: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或作声过其实?声闻过情。

百科释义

【词目】誉过其实【释义】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出处】《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基础信息

拼音yù guò qí shí

注音ㄩˋ ㄍㄨㄛˋ ㄑ一ˊ ㄕˊ

繁体譽過其實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感情誉过其实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名实不符。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誉过其实的意思解释、誉过其实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誉过其实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名过其实 名位或名声超过实际。
谈过其实 犹言言过其实。
文过其实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言过其实 言:说话。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话说得夸张,不符合实际情况。
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也说名符其实。[近]名不虚传。[反]名不副实。
名符其实 名副其实。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名负其实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很大的名声。实:实际。副:符合,相称。名声极大,实际情况却跟它很难相称。也作“盛名难副”。
理过其辞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