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yánzhíjiàn

正言直谏



正言直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用正直的话向皇帝进谏。

详细释义

  1.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特见优容。◎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百科释义

正言直谏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g yán zhí jiàn

注音ㄓㄥˋ 一ㄢˊ ㄓˊ ㄐ一ㄢˋ

繁体正言直諫

出处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感情正言直谏是中性词。

例子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唐 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正言直谏的意思解释、正言直谏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正言直谏 用正直的话向皇帝进谏。
犯言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事核言直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名正言顺 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理直气壮。[近]顺理成章。
正言不讳 讳:忌讳。指用正直的话不加掩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正言厉颜 见“[[正言厉色]]”。
正言厉色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郑重,态度严厉。
义正言辞 “义正言辞”是一个典型的错别词,正确的成语是“义正辞严”或“义正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