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骨之寒


切骨之寒

拼音qiè gǔ zhī hán

解释形容冷得刺骨。

出处南朝·梁·萧统《黄钟十一月启》:“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

暂未找到成语切骨之寒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切骨之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切骨之寒 南朝·梁·萧统《黄钟十一月启》:“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
切骨之恨
切骨之仇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刺心切骨 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附骨之疽 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枯骨之馀
枯骨之余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华存卑贱,枯骨之余。自处尘垢,久染浊秽。”
痛心切骨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