粝食粗餐


粝食粗餐

拼音lì shí cū cān

解释粝:粗米;餐:饭食。指食物粗糙。

出处《东观汉记·桓鸾传》:“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暂未找到成语粝食粗餐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粝食粗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粝食粗餐 《东观汉记·桓鸾传》:“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麤袍粝食
敝衣粝食 宋 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布衣粝食 唐·房鲁《上节度使书》:“其愧非愧,布衣粝食,僮饥蹇驴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粗衣粝食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粗袍粝食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恶衣粝食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