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之势


掎角之势

拼音jǐ jiǎo zhī shì

解释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夹击敌人。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分出兵力,形成牵制或夹击敌人的作战阵势。也作“犄角之势”。

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暂未找到成语掎角之势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掎角之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掎角之势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犄角之势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蜗角之争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
折角之口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总角之交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总角之好 《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 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鼎足之势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虎狼之势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回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