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比喻行动不够机密、严谨,使对方有所警觉和准备。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打草惊蛇的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打草惊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打草惊蛇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打草蛇惊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飞鸟惊蛇 《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走蚓惊蛇 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