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

[唐代]:杜甫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东楼:在秦州城。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②但:只。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③凌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昏:昏暗。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④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节:使节。

译文: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东楼》赏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杜甫的诗(1875篇) ►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东楼

宋代刘敞

能怀望乡思,慎勿上东楼。
海气常常雾,淮声故故愁。

东楼

宋代刘攽

楼前淮水上,远树似鱼鳞。
来帆与去櫂,肠断倚栏人。

东楼

唐代王珪

汉家宫省青槐下,信断鳌峰日易斜。
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
风波滚滚惊人事,文字孳孳老岁华。
偶向东楼望春色,归心不觉到天涯。

东楼

宋代苏轼

白发苍颜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
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
小醉易醒风力软,安眠无梦雨声新。
长歌自誷真堪笑,底处人间是所欣。
?柳子厚诗云:长歌返故室,自誷非所欣。
?

东楼

唐代杜甫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东楼醉

唐代白居易

天涯深峡无人地,岁暮穷阴欲夜天。
不向东楼时一醉,如何拟过二三年?

汉东楼

宋代沈括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
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东楼晓

唐代白居易

脉脉复脉脉,东楼无宿客。
城暗云雾多,峡深田地窄。
宵灯尚留焰,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不见东方白。

东楼竹

唐代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复州东楼

宋代吴默斋

闲凭栏干立,诗牵望眼迷。
水穿城内外,楼接市东西。
江阔云常湿,天宽山尽低。
燕鶑春寂寂,只有雨鸠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