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山

[宋代]:汪元量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汪元量简介

宋代·汪元量的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 汪元量的诗(706篇) ► 汪元量的名句

猜你喜欢

天坛山

宋代汪元量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游天坛山

明代谢榛

偶逢双玉童,相引蹑云去。
犬吠洞门开,三花最深处。

和坛山何丈种菊

明代区元晋

腰懒谁齐逸士名,无营人是葛天英。

却怜漉酒酲初解,梨栗从头说旧情。

嘉泰二年题资州醮坛山星斗阁对是同王资州贾

宋代魏了翁

三十三年去复还,笋将重踏旧江山。
青衿朋友子当户。绿帻奚臧霜半鬟。
赢得光阴归鬓里,悔将声誉落人间。
圣六事业无穷已,只问君王觅退閒。

天坛

宋代徐安国

峩峩大涤拄天寒,白鹿来迎上界官。
挹景太霄千载后,犹思冠珮上天坛。

天坛

唐代白元鉴

天坛高百尺,只在翠微间。
碧藓遗踪古,青松白日闲。
丹成人已化,云去鹤应还。
时有吹箫客,月明来故山。
(同前。
)(〖1〗《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昇天坛》条:「旧志云:在大涤山中峯之上,又名法象坛。
上应天而圆,下应地而方,中应《易》卦而八角。
许远游真君精研洞典,登其上而仙去,时天降白鹿下迎,故中峯名白鹿山。
今山顶界松内数丈之地,草木弗植,是其遗址也。
」)。

天坛

宋代陈洵直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游天坛

宋代林灵素

摆脱尘缨淡无欲,闲阅图经寻岳渎。
林泉何处惬予心,收拾琴书将卜筑。
崎岖不敢千里辞,东至太行人王屋。
先探藏花坞里春,蟠桃毕竟何时熟。
燕萝故宅阳臺宫,九龙戏珠画屏簇。
丹井沉沉寝月明,丫髻仙童把参斸。
昂头贪看华盖峰,蓦然悮入紫微谷。
上方楼阁与云闲,金碧交辉射林麓。
远尘沟有远尘人,夜半闻歌採芝曲。
策杖穷跻瘦龙岭,险似剑阁西向蜀。
扪参歷井上沖冥,千剑断崖横独木。
自辰及酉脚力穷,恰到紫金堂下宿。
再拜新尝太乙泉,顿觉洒然消病骨。
褰衣竟入南天门,回首干坤小蛮触。
恍兮惚兮九霄间,万顷岚光醒醉目。
银座金腰玉顶寒,帝遣仙官分部属。
小有中藏万里地,都压洞大三十六。
日精月华左右奇,黛色倚空如削玉。
东观大海日轮红,西望穷边坛影绿。
炼丹炉下土犹香,抱出神丹知几斛。
巡山使者持太阿,保护神宫谁敢黩。
王母洞深非可测,雷霆屡震蛟龙窟。
遥指三官校勘臺,樵人几度闻丝竹。
抱朴岩前採药童,手捻金芝身薜服。
北斗平联北斗星,自是天关通地轴。
蔴笼药柜翠相连,瑞草灵苗香馥郁。
一声长啸坐孤石,紫云悠悠送黄鹄。
箇中煞是麻姑仙,冷笑世间光景促。

西岩 天坛

宋代谢翱

风吹软桂枝,下扫西南氛。
坛中仙人影,冉冉化为云。

题天坛

唐代杜光庭

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
顶藏青玉髓,腰隐紫金芝。
月挂虚皇殿,云封太乙池。
洞天人迹少,鹤宿万年枝。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四六《王屋山部》)(〖1〗《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收此诗于通真道人名下。
通真道人生平未详。
干隆《济源县志》卷十六作姚合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