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勃的诗 > 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②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③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④帝子:指滕王李元婴。槛:栏杆。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诗》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滕王阁诗》阅读及答案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滕王阁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诗歌首联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先后从时间和空间上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使读者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C.颔联描绘了一幅宴饮热闹的画面。建阁的滕王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吸引了南浦云和西山雨也来凑热闹。

D.“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E.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生命短暂、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

15.结合全诗,赏析诗歌尾联。

答案及解析:

14.BC   

15.(1)尾联指出帝子(滕王)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与首联对照中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2)诗人以景结情,“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意思对即可)

1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B项“从空间和时间上”错误,首联,“滕王高阁临江渚”,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佩玉鸣鸾罢歌舞”,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C项,“描绘了一幅宴饮热闹的画面”错误。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15.试题分析:题干“结合全诗,赏析诗歌尾联”,答题关键词“结合全诗”“赏析”“尾联”。赏析诗句,主要从内容、手法、表达效果角度答题。尾联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与首联“佩玉鸣鸾罢歌舞”相对照。答题要点出手法“以景结情”、情感“人生盛衰无常,宇宙永恒”,同时还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点睛:“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空”有白白地。“自”即自然而然之意。“空自流”暗示了流水无情。意思是说,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诗人在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换星移,帝子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真是世事变迁,人去楼空。在写作上,首先,首尾照应,时空流逝,情感延伸。其中的“江”字回应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中的“高阁临江”中的“江”。结尾中的一个“空”字,更是用得美妙,不但表明时间怎样变化,江水都是自然地不停流动,不会因人的伤感而停留,而且也暗示了物是人非的人生伤感。最后,以景结情,情蕴其中,不但含蓄蕴藉,而且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王勃简介

唐代·王勃的简介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 王勃的诗(144篇) ► 王勃的名句

猜你喜欢

滕王阁诗

宋代王安国

地势远连徐孺亭,穷南有客两曾经。
檐前燕雀鸣相鬬,潭里蛟龙困未醒。
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
当时好景无同赏,对此悲歌孰为听。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曾仲共和予春日登滕王阁诗盖旧诗也复次韵

宋代洪炎

西江东畔见江楼,江月江风万斛愁。
试问海潮应念我,为将双泪到南州。

滕王阁

明代钱宰

天连飞阁楚江流,云拥銮车帝子游。帝子不来歌舞歇,江流常抱古今愁。

望穷南极飞鸿尽,起倚西山落日收。惟有东都徐孺子,高风一榻抗南州。

滕王阁

宋代释晦机

槛外长江去不迴,槛前杨柳后人栽。
当时唯有西山在,曾见滕王歌舞来。

滕王阁

宋代苏辙

客从筠溪来,欹仄困一叶。
忽逢章贡余,滉荡天水接。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滕王阁

宋代吴芾

尽道滕王阁太卑,合新旧观复雄规。
我来兴葺非难事,却恐俱为识者嗤。

滕王阁

宋代黄复之

飞阁岧峣倚天半,千里秋毫掌中看。
城下江声铁马行,梁间日影金蛇窜。
词客寂寥光景闲,秀色不改惟西山。
朝来敛黛作眉语,问此风月何当还。
便须领略追绝唱,终古发扬无尽藏。
惜哉元婴不读书,笔端祇作蛱蝶图。

滕王阁

宋代蔡戡

杰阁峥嵘枕古城,公余扶病一登临。
西山拄笏增诗兴,南浦飞帆动客心。
白鸟去边迎落日,青林断处认遥岑。
摩挲石刻空三叹,吏部文章绝古今。

滕王阁

宋代陈杰

稍觉阑干远水漪,枉持钱贯去安之。
湖山千古户庭内,帘栋几番鸾玉时。
记好尽堪邕辍翰,序工且放颢题诗。
西风何限凭高事,铁笛吹愁酒一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