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游蜀》考题

问题:

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

答案:

10.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11.《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送人游蜀》阅读及答案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风雨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答案及解析:

10.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11.《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鉴赏能力。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颔联“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若”是如果的意思,表明此联写的是假设的情景,“若听清猿后”是想象友人离开后要面对的情景,“应多白发生”意思是会有很多白发生出,容颜会变得苍老。颈联“栈道”“江”表明此联写的是路途中的情景。“虹霓侵栈道”表现出栈道之高、之险;“雨雪杂江声”写出行程中天气恶劣,雨雪夹杂。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诗尾联“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意思是走过让人忧愁的地方,繁花似锦的地方就是成都了。诗人为友人描绘出成都美丽的画面,通过这两句诗告诉友人,虽然路途艰难,但是蜀地风光优美,借景抒情,表达出对友人的安慰之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直抒胸臆,劝慰友人。

点睛:本题以对比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可先分析两首诗的抒情手法,然后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各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常用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助景抒情,如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等;借助物抒情,如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助事(人)抒情,包括借古事抒情(如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今事抒情(如即事感怀、融情于事等)。本题首先要考虑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抒情抒情。

马戴简介

唐代·马戴的简介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会昌四年(844)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被斥,贬龙阳尉。官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 马戴的诗(213篇) ► 马戴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人游蜀

唐代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红霓侵栈道,风雨杂江声。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送友人游蜀

唐代姚合

送君一壶酒,相别野庭边。马上过秋色,舟中到锦川。
峡猿啼夜雨,蜀鸟噪晨烟。莫便不回首,风光促几年。

送友人游蜀

唐代许棠

巴兴千万寻,此去若为心。
蟋蟀既将定,猕猴应正吟。
劒门秋断鴈,褒谷夜多砧。
自古西南路,艰难直至今。

送友人游蜀

唐代喻坦之

为儒早得名,为客不忧程。
春尽离丹阙,花繁到锦城。
雪消巴水涨,日上剑关明。
预想迴来树,秋蝉已数声。

送友人游蜀

唐代刘沧

北去西游春未半,蜀山云雪入诗情。
青萝拂水花流影,翠霭隔岩猨有声。
日出空江分远浪,鸟归高木认孤城。
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

送友人游蜀

唐代李端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送友人游蜀

唐代贾岛

万岑深积翠,路向此中难。欲暮多羁思,因高莫远看。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凋残。唯有岷江水,悠悠带月寒。

送友人游蜀

唐代李频

东堂虽不捷,西去复何愁。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送友人游蜀

唐代张乔

此心知者稀,欲别倍相依。无食拟同去,有家还未归。
巴山开国远,剑道入天微。必恐临邛客,疑君学赋非。

送少微上人游蜀

唐代卢纶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
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