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张籍的诗 > 猛虎行

猛虎行

[唐代]: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南山北树林幽深,老虎在白天围绕树林而行。
傍晚在大路上捕食生灵,山中的糜鹿都不敢有半点动静。
老虎每年都在深谷中繁衍后代,雌雄大小不互相驱逐。
离谷里老虎洞窟近处有个山村,老虎经常到村民家猎取小黄牛。
善骑射的豪侠少年也不敢射杀,只是在林子下面空看行踪。

注释:
(1)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2)冥冥:昏暗的样子。这里指树林茂密。
(3)向:朝向,渐近。
(4)子:指幼虎。
(5)谷:两山间的夹道。此处指老虎居住的山谷。
(6)不相逐:指团结一气。相逐,互相驱逐。
(7)窟:洞窟,指老虎居住的洞穴。
(8)长:通“常”,经常。
(9)黄犊:小黄牛。犊,牛的幼崽。
(10)五陵年少:泛指豪侠少年。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当时富豪权贵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后人在诗文中常用五陵代指富豪子弟居住的长安。
(11)空:空对,形容面对老虎束手无策的样子。

参考资料:
1.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271-272页

《猛虎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该诗即为讽刺时局所作。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405页

《猛虎行》赏析

这是一首以乐府体写的寓言诗,表面上是写猛虎危害村民的情景,实际是写社会上某些恶势力的猖獗,启示人们认识现实。全诗比喻贴切,描写生动,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点出猛虎所居,及其大胆妄为之状:“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猛虎本出入深邃幽暗的山林,而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绕村寻衅,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肆意横行。两句发端立意,统领全篇。
接着,步步深入地刻画老虎的凶恶残暴、肆无忌惮之举。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傍晚之际,猛虎孤身在大路上捕食生灵。这富有启迪性的诗句,可以令读者联想到羽林军的“楼下劫客楼上醉”,宦官们名买实夺的“宫市”,藩镇们的“政由己出”,屠城杀人,以及贪官们的税外“赋敛”羡余,这些都是趁朝廷黯弱之际的“当道”捕食。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当时社会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劳动人民只好战战兢兢、忍气吞声地生活。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恶势力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联系,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系,结成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统治集团,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猛虎施虐为害,受害最深的要算靠近虎穴的山村了:“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黄牛是农家的重要生产资料,“取犊”而去,民必不堪。这两句表面是说老虎把爪牙伸向了附近的山庄,把农家的小黄牛咬死、吃掉,实则是写人中之“虎”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残酷手段虐害人民、弄得民不聊生的情形。
描写“猛虎”之害,至此已淋漓尽致,最后笔触转向“射虎”之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这两句字面是说,这些猛虎作恶多端,就连那些号称善于骑射、以豪侠自命的人也不敢惹,只是来到林下看看它们的行迹。实际上是讽刺朝廷姑息养奸,为掩人耳目,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空来看行迹”,含有辛辣的嘲讽。
诗人胸中怨悱,不能直言,便以低回要眇之言出之,国事之忧思,隐然蕴于其内。全诗处处写猛虎,句句喻人事;写“虎”能符合虎之特征,寓事能见事之所指,寄思遥深,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405页

《猛虎行》阅读及答案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们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E.最后两句,作者借“不敢”和“空”这两个词直接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和“五陵年少”的胆怯。

15.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及解析:

14.DE   

15.①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②对恶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③对“五陵年少”的嘲讽。“五陵年少”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E项,错在“直接写出”。作者借“不敢”写“五陵年少”的胆怯,借“空”写“五陵年少”的故作姿态。这些描写是对老虎的侧面描写。D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百姓。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以乐府体写的寓言诗,表面上是写猛虎危害村民的情景,实际是写社会上某些恶势力的猖獗,启示人们认识现实。诗的开头,点出猛虎所居,及其大胆妄为之状,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肆意横行。接着,步步深入地刻画老虎的凶恶残暴、肆无忌惮之举。“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傍晚之际,猛虎孤身在大路上捕食生灵。这富有启迪性的诗句,不禁使人们想到羽林军的“楼下劫客楼上醉”,宦官们名买实夺的“宫市”,方镇们的“政由己出”,屠城杀人,以及贪官们的税外“赋敛”羡余,这些不都是趁朝廷黯弱之际的“当道”捕食吗?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当时社会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劳动人民只好战战兢兢、忍气吞声地生活。“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恶势力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联系,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系,结成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统治集团,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猛虎施虐为害,受害最深的要算靠近虎穴的山村了:“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黄犊”即小黄牛。黄牛是农家的重要生产资料,“取犊”而去,民何以堪!这两句表面是说老虎把爪牙伸向了附近的山庄,把农家的小黄牛咬死、吃掉,实则是写人中之“虎”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残酷手段虐害人民、弄得民不聊生的情形。

描写“猛虎”之害,至此已淋漓尽致,最后笔触转向“射虎”之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五陵是长安西北的地名,因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于此而得名。五陵年少,一般指豪侠少年。这两句,字面是说,这些猛虎作恶多端,就连那些号称善于骑射、以豪侠自命的人也不敢惹,只是来到林下看看它们的行迹。实际上是讽刺朝廷姑息养奸,为掩人耳目,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空来看行迹”,含有辛辣的嘲讽。

张籍简介

唐代·张籍的简介

张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诗(557篇) ► 张籍的名句

猜你喜欢

猛虎行

明代朱诚泳

落日暗深谷,酸风振孤城。山子饥负嵎,耽耽谁敢撄。

伥鬼被渠役,地灵恣尔行。目光夹双镜,怒尾竖一旌。

当途正择肉,依草饱食人。於乎猛虎天所憎,假手会遣飞将军。

猛虎行

元代郭钰

猛虎长啸风满谷,十载山中往来熟。朝啖牛羊暮杀人,眈眈不畏弓刀逐。

山翁死后空茅屋,山下行人早投宿。妖狐凭威作人语,跳梁白日欺樵牧。

南来壮士怒相触,弯弓射虎穿虎腹。闪烁双睛甘就戮,髑髅作枕皮为褥。

人生何必书多读,能事自足惊殊俗。何当更斩长桥蛟,老夫虽死关心目。

猛虎行

明代王廷陈

上山采樵,道逢猛虎。虎衔樵去,置之林下。樵告虎言,君何不仁。

君得一饱,我则殒身。昔非有怨,今何见嗔。虎答樵言,何哉所云。

子非我怨,我非子嗔。皇天赋性,有此不仁。樵告虎言,君言虽辩,匪我攸闻。

吾闻天地,大德曰生。驺虞不杀,独匪尔伦。虎答樵言,当死小犊,亦何多陈。

三日乏食,窜伏荆榛。辛苦见遭,奈何舍君。樵得虎言,仰天大叫,哀声彻云。

虫蚁恶死,况乎我人。愿收厉气,敷和布春。尽令猛兽,化为龙麟。

猛虎行

明代徐祯卿

上山晨采樵,下山逢猛虎。
深林丛薄不可度,熊貔巉岩兮向我怒。
虎欲食我低头据地而长号,使我心悲泪如雨。
舍中无人,言父与妻。
爨下又无食,使我孤儿啼。
拔剑前致词:“尔胡不仁至此为!凌牙锯齿,食人之肝。
拒骨而撑尸,膏血布川谷。
乌衔其肉,倒挂东南枝。
”恻恻草野中,行哭声正悲。
娇女行采桑,道逢野虎抟食之。
沧浪之天更不慈,猛虎瞑目若摇思。
便复舍我置道傍,我欲东归河无梁。
绵绵邈邈,思我故乡。
嗟尔行路人,猛虎当关慎莫行,思我父母多苦辛。
吁嗟猛虎白额狸斑而黑文,何不渡河而去从彼豺狼群?城
中咆哮竟夕闻,吾将诉汝泰山君。
《猛虎行》且莫歌,泰山之君奈若何!

猛虎行

宋代苏泂

君不见蜀山之高直上登云梯,草边路侧多少豹狼蹄。
盘龙山下三脚虎,震天一啸回风低。
横拖骡马捉猪犬,咆哮出入吁无时。
有时人立作气势,团目金努矜毛皮。
跳林越涧伏榛莽,亦挟一子携其妻。
妻儿子母谁不爱,难以人肉赒其饥。
好生之德乃天相,杀人正自人杀之。
吁嗟此虎独三足,明白罪状人皆知。
如何击抟更不念,白昼坐使行人迷。
昨宵风雨振林薄,飒沓万仞千夫随。
一夫争先探其穴,曳出斫死桥之西。
寝皮食肉志不厌,亦戕其母烹其儿。
初图一虎得三虎,顿令此类无留威。
何如千山尽勦绝,眼见蜀道都平夷。
乃知强梁不足贵,人世岂得无危机。

猛虎行

宋代徐照

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
居人虑虎至,荆棘挂墙壁。
虎乃爱其身,惊遁不近侧。
人兮不如虎,甘心堕荆棘。

猛虎行

唐代齐己

磨尔牙,错尔爪。狐莫威,兔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
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产尔为生狞。前村半夜闻吼声,
何人按剑灯荧荧。

猛虎行

唐代李贺

长戈莫舂,强弩莫烹。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猛虎行

魏晋曹叡

双桐生空井。
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
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
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
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
秉丸弹是窠。

猛虎行

宋代梅尧臣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鋩。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