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建的诗 >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即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⑶冷露:秋天的露水。
⑷尽:都。
⑸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在:一作“落”。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60-761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76-277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47-448

《十五夜望月》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
 
  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王建简介

唐代·王建的简介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 王建的诗(616篇) ► 王建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十五夜望月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十五夜病中望月

明代区怀瑞

朝来销没意,那得采华流。

强欲衔杯问,翻添伏枕愁。

仙歌通夕幌,图影遍芳洲。

七宝真灵异,装成宛及秋。

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

唐代武元衡

玉轮初满空,迥出锦城东。相向秦楼镜,分飞碣石鸿。
桂香随窈窕,珠缀隔玲珑。不及前秋月,圆辉凤沼中。

霜夜望月

宋代杨万里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
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

秋夜望月

宋代司马光

万里氛昏歇,金波秋更明。
星连河渚闇,风绕桂枝生。
鳷鹊临华馆,新丰落故城。
古今佳赏尽,殊自有余清。

秋夜望月

唐代姚崇

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钓雪舟中霜夜望月

宋代杨万里

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
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
却登钓雪聊一望,冰轮正挂松梢上。
诗人爱月爱中秋,有人问侬侬掉头。
一年月色只腊里,雪汁揩磨霜水洗。
八荒万里一青天,碧潭浮出白玉盘。
更约梅花作渠伴,中秋不是欠此段。

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

唐代李林甫

秋天碧云夜,明月悬东方。皓皓庭际色,稍稍林下光。
桂华澄远近,璧彩散池塘。鸿雁飞难度,关山曲易长。
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握镜惭先照,持衡愧后行。
多才众君子,载笔久词场。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
当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愿欲接高论,清晨朝建章。

和吏部李侍郎见示秋夜望月忆诸侍郎之什其卒章有前后行之戏因命僕继作

唐代张九龄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
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
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
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
今来重余论,怀此更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