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韦应物的诗 >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
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
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
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

注释:
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应物密友。元锡,字君贶,为应物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⑸问讯:探望

《寄李儋元锡》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寄李儋元锡》赏析一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春天。前一年初夏,作者由尚书省比部员外郎刺滁州(今安徽滁县),本年春在滁州任所写此诗寄赠友人李儋、元锡。
  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顺理成章。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感,正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意味。开端扣题,由去年说到今年。与友人分别,又逢花开,已经一年,而用春花关联起来,自然而又流畅。一年来,国家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就在作者出任滁州刺史的当年冬天,奉命东征叛乱藩镇的泾原兵在长安又哗变作乱,并奉朱肶为帝,德宗出奔奉天。前来增援的朔方军又与朱泚相勾结,致使战乱进一步扩大。当时,诗人曾自滁州间道遣使探听消息,写作此诗时,使者尚未返滁。因此,"世事茫茫"、"春愁黯黯",不是泛泛之论,都包含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内容。由于国乱民穷,自己又有志难申,欲弃官归隐,而又不忍漠视家国百姓之难。于此,就不禁将内心的重重矛盾推心置腹地向朋友倾诉。"世事茫茫",给人以混茫无涯、难以捉摸之感,正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局势的写照。"春愁黯黯",涂上了一层阴沉黯淡、纷扰纠结的色素,恰好展示了作者此时的心绪,情愫如此,因而只好抱膝独卧。"世事"就客观而言,"春愁"就主观而言。"难自料"承"已一年"而申述其变化,"独成眠"承"逢君别"以表明独处怀友。"身多疾病"承"春愁"句,申述了自身的困难;"邑有流亡"承"世事"句,表达出人民的疾苦。自身困难虽加剧归隐之念,人民疾苦却唤回济时之心。中间四句归结到"愧俸钱",正说明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
  尾联归结全诗,回应首联。"闻道欲来",写对方关念自己;"西楼望月"写自己盼望对方。怀人望月,由来已久。就本篇来说,诗人不仅想借普照两地的月光来传递相互关照之情,更要用月轮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而"望月几回圆",又正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至此,招请速来之意,不言自明,耐人体味。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绾合紧密,浑然一体,而友情之深挚浑厚,溢于言表。
  韦诗以描写山水见长,但其诗中亦有不少忧念国事、关怀民瘼的内容。在这首怀念友人的诗篇中,作者对大唐王朝前途的叹惋,对自己忧愧交加的内心世界的揭示,都说明诗人对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没有忘怀。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被誉为"不负心语"(沈德潜《唐诗别裁》)。这两句诗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无可奈何的处境和高尚的人格美。这首律诗写来平易亲切,通篇不用典实,节奏流丽响亮。刘熙载《艺概》说:"律诗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在又凝重又流动耳。"既凝重又流动,正是这首诗的特色。

《寄李儋元锡》赏析二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巩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寄李儋元锡》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韦应物的诗(764篇) ► 韦应物的名句

猜你喜欢

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

唐代韦应物

飞阁凌太虚,晨跻郁峥嵘。
惊飙触悬槛,白云冒层甍。
太阴布其地,密雨垂八纮。
仰观固不测,俯视但冥冥。
感此穷秋气,沈郁命友生。
及时未高步,羇旅游帝京。
圣朝无隐才,品物俱昭形。
国士秉绳墨,何以表坚贞。
寸心东北驰,思与一会幷。
我车夙已驾,将逐晨风征。
郊涂住成淹,默默阻中情。

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

唐代韦应物

飞阁凌太虚,晨跻郁峥嵘。惊飙触悬槛,白云冒层甍。
太阴布其地,密雨垂八纮。仰观固不测,俯视但冥冥。
感此穷秋气,沈郁命友生。及时未高步,羁旅游帝京。
圣朝无隐才,品物俱昭形。国士秉绳墨,何以表坚贞。
寸心东北驰,思与一会并。我车夙已驾,将逐晨风征。
郊途住成淹,默默阻中情。

赠李儋

唐代韦应物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
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
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酬李儋

唐代韦应物

开门临广陌,旭旦车驾喧。不见同心友,徘徊忧且烦。
都城二十里,居在艮与坤。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
湛湛樽中酒,青青芳树园。缄情未及发,先此枉玙璠。
迈世超高躅,寻流得真源。明当策疲马,与子同笑言。

送李儋

唐代韦应物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寄别李儋

唐代韦应物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赠李儋侍御

唐代韦应物

风光山郡少,来看广陵春。残花犹待客,莫问意中人。

送元锡杨凌

唐代韦应物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
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蠡湖赠李元锡

明代韩上桂

请以连城璧,敌君明月珠。明月之珠安所如,鬻价双环千万馀。

灵蛇蚌胎相对烨,小星大星纷天衢。道逢磊落见吾子,楚水吴山石齿齿。

鄱阳十月风气寒,夜静蛟龙不敢起。蛟龙奋跃从东来,汉武秦皇安在哉。

联翩注弩三千士,破浪直射吼奔雷。英雄驾驭赫神祖,手戮鲸鲲混区宇。

当年战骨乱如麻,祇今夜夜号风雨。浩浩长江万里流,秣陵王气胜中州。

采桑岐陌知谁是,夫婿青丝坐上头。鸳鸯片片成双瓦,参差绿架绾春愁。

圣主当轩朝策士,匹马长安暂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