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登锦城散花楼

登锦城散花楼

[唐代]: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译文与注释

旭日高照锦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

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

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扫而空一切忧愁。

萧萧暮雨飘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今日我到此登楼瞭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登锦城散花楼》赏析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登锦城散花楼

唐代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散花楼

唐代张祜

锦江城外锦城头,回望秦川上轸忧。
正值血魂来梦里,杜鹃声在散花楼。

散花楼

宋代喻汝砺

濯锦江边莎草浓,散花楼畔夭芙蓉。
蜀山叠叠修门远,谁把丹心问李鄘。

出城散步(在维西)

清代牛焘

蝴蝶双双绕菜畦,被风吹散渡桥西。

凭栏几度春情倦,也逐杨花过柳堤。

登锦岩示若一若思平子

明代冯昌历

塔然片石坐崔嵬,四壁群峰拥翠来。

一盏春醪浇块垒,岩花朵朵向人开。

百花楼

宋代陈造

楼中香漂百和浓,楼下锦缬翻东风。
玉樽美酒清若空,吴姬粧面相映红。
人生一笑不易得,是间一醉千金直。
元龙百尺君勿论,芳时且可金杯侧。

范湘潭岸花楼

宋代许及之

杜若青青湘水深,长官为政见瑶琴。
飞花几度春来去,行客自如人古今。
天池百年供旅寓,江山一色费登临。
楚峯驿伴湘中馆,更有高楼待赏心。

题虎丘梅花楼

明代文肇祉

昔曾东阁赋梅花,此日山楼感岁华。

满目群峰云万叠,一林残雪树交加。

风来塔院遥闻磬,手汲憨泉试鬻茶。

知是英贤旧游地,至今题处有笼纱。

州宅十二咏 百花楼

宋代王十朋

昔日风流守,公余种百花。
春风不检点,红紫落谁家。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唐代白居易

连天际海白皑皑,好上高楼望一回。
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
万重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
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
绊惹舞人春艳曳,勾留醉客夜徘徊。
偷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
别有故情偏忆得,曾经穷苦照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