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唐代]: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风吹过水乡的夜晚,这样的时辰绝不适合远离。
远隔长安恍如梦里,什么时候才是归去的日期?

注释:
1. 陆判官:生平不详。判官,官名,唐时节度使等的下属官吏,多掌文书之事。琵琶峡:在巫山,形同琵琶,故名。
2. 水国:水乡。我国南方多河泽,故称水国。
3. 殊非:绝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53-654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赏析

盛唐时期,由于政治安定,经济、交通发达,通衢驿馆行人往来频繁,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空前繁盛。这些诗或写景寄情,或直抒情怀,手法多样,不拘一格。然所贵者当在于情真意切,深有寄托,方能感人至深。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情深意浓。
首句写景,点明送行的地点和时间。“秋风”二字意在烘托环境气氛的凄清,以表达离别的感伤情绪。二句言情。“殊非”二字含意深厚,既有挽留之情,又有感叹之意。夜深风紧,此时上路,殊非良辰,所以诗人殷勤致意,挽留他待天明风停以后再走,这是一层意思。念友人何以如此匆匆告别,叹其奔波劳苦,这又是一层意思。
总之“殊非”二字意味深长。太白诗曾有句云:“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而此处说:“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杨慎对此极为赞赏,他曾指出:“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李诗选》)三四两句是写诗人送别时的内心活动。“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是说终日萦念长安,象在梦中一样,什么时候才能再度回去呢?
这两句语意双关,一方面是写给友人,问他何时能回到长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说自已希望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王玉璋著.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316-317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唐代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送陆判官防秋

唐代周贺

匹马无穷地,三年逐大军。算程淮邑远,起帐夕阳曛。
瀑浪行时漱,边笳语次闻。要传书札去,应到碛东云。

送陆判官归杭州

唐代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入琵琶峡

清代​吴敬梓

路入琵琶峡口迟,江天晴色敞尧曦。霜畦绮错衰杨外,满眼青山谢眺诗。

和刘中书绘人琵琶峡望积布矶诗

南北朝谢朓

昔余侍君子。顾舐游荆汉。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图南矫风翮。曾非息短翰。移疾觏新篇。披衣起渊翫。
惆怅怀昔践。彷佛得殊观。頳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
奔星上未穷。惊雷下将半。回潮渍崩树。轮囷轧倾岸。
岩筱或傍翻。石菌芜修干。澄澄明浦媚。衍衍清风烂。
江潭良在目。怀贤与累叹。岁暮不我期。淹留绝岩畔。

送康判官往新安

唐代刘长卿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
猨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
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送邵州判官往南

唐代刘长卿

看君发原隰,驷牡志皇皇。
始罢沧江令,还随粉署郎。
海沂军未息,河兖岁仍荒。
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
新知行宋远,相望隔淮长。
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

送周判官往台州

唐代孙逖

吾宗长作赋,登陆访天台。
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转催。
饮冰攀璀璨,驱传歷莓苔。
日暮东郊别,真情去不回。

送邹判官往陈留

唐代张继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甿。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送邵州判官往南(一作皇甫冉诗)

唐代刘长卿

看君发原隰,驷牡志皇皇。始罢沧江令,还随粉署郎。
海沂军未息,河兖岁仍荒。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
新知行宋远,相望隔淮长。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