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唐代]: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天的凉风吹到万里之外,成群的强盗到处横行霸道。

等待着遥远的家书,秋天到了想家的心情愈加沉重。

满心愁绪的看见天上的鸟高高飞过,年迈的自己和众人一块踏上路程。

本来打算投奔三峡,却因叛乱滞留,什么时候才回到京城。

《悲秋》赏析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两京原指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诗歌第五句写作者心中满怀愁情,从纷乱的愁绪缝隙中看到飞鸟高翔而过,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

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

“凉风万里”暗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

《悲秋》阅读及答案

悲秋

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17.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6.D   

17.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悲情,可以通过对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比如“凉风动万里”中“凉风”是指秋风,就暗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群盗尚纵横”说明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家远待书日”是说诗人在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自己作客他乡,看见空中鸟飞过,想起了家乡,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思念家乡之情。“老逐众人行”,诗人是在感慨年老体衰,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何由见两京”是说难见两京,也就是难见朝廷,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凉风万里”就暗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杜甫的诗(1875篇) ►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悲秋

宋代晁说之

白杨夹道起秋声,要使征人恨不平。
自笑一生成底事,元常笔秃却谈兵。

悲秋

宋代杨冠卿

秋色遽如许,客心徒自惊。
盈盈露花泣,策策风树鸣。
别影讵可吊,强怀不能平。
轩车几时还,恻怆难为情。

悲秋

宋代王令

岁事荒凉冕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

悲秋

宋代黄庭坚

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
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
傥尝获罪於天兮,使而至於斯极。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
骈拇所以为少,枝指所以为多。
谓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独。
天厌弃汝兮,修汝德而谓何。
中无所考此耿耿兮,独遡风而浩歌。
歌曰父耶母耶,人乎天乎。
才之为祥,固不若不才之全乎。
非天地之私兮,又非父母之愿也。
慨伏思而不得兮,梦漂漂而行远。
逆真人於轩台兮,请端策而徵衍。
遇水盈之坎坎兮,得山麓而为蹇。
虽御良而马服兮,犹往蹇而来连。
艮之初六来告休兮,艮其趾而无咎。
如风日之过河兮,人谓守水而为耗。
知水性之循环兮,曾何损益之足道。
蚿百足之狂攘兮,夔踸踔以行地。
蛇虺蔓延不自好兮,谓风蓬蓬而无似物。
怜物之无穷兮,目尚为心之仆隶。
夫精於形器之表兮,视四体百骸其在外。
予将执汝手兮,游乎浩荡之会凭天津而渥发兮,揽日月以为佩。
嗟不知去来之为我兮,天下莫予之为对。
恐路远而多岐兮,聊赠汝以指南。
将雍容於胜日兮,尝试为汝而妄谈。

悲秋

唐代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悲秋

宋代白玉蟾

庭臯一叶夜来秋,拍塞乾坤爽气浮。
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阳楼。
鲈鱼莼菜季鹰兴,鸿雁芦花宋玉愁。
碧水映天天映水,淡云如幕月如钩。

悲秋

宋代陆游

病後支离不自持,湖边萧瑟早寒时。
已惊白发冯唐老,又起清秋宋玉悲。
枕上数声新到雁,灯前一局欲残棋。
丈夫几许襟怀事,天地无情似不知。

悲秋

宋代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悲秋

唐代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悲秋 其二

宋代杨冠卿

沄沄西江水,送我沙边舟。
当时送行客,勉我无久留。
晤言宛如昨,庭叶忽再秋。
人生寸心违,何以消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