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周必大的诗 > 行舟忆永和兄弟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代]: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急遣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

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也仿佛冻结,挂在天边。空阔的江面上,无风,浪也翻卷。

故乡的青山,常在眼前;一声雁唳,更使我神情黯然。

船工捉得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的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眷念。


注释:

永和:地名,今吉安县永和镇。

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

系缆(lǎn):系住缆绳,指停船。

家山:家乡之山。

常在眼:谓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但仍时时浮现在眼前。

寒雁:深秋之雁。

关情:南飞之雁鸣,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长年:古代对船工的称呼。

南来鲤: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

《行舟忆永和兄弟》赏析

首联记事。“一挂吴帆”是说自水路前去吴地,“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自乡至吴水路的遥远;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再写行舟之久。两个“几回”,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又与上句“不计程”相照应。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

颔联写景,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上句写天空,下句写江面。江南秋色本是迷人,更何况此次又是江行。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不是“楚天千里”的一片“清秋”,而是“天寒”“云冻”“江阔”“浪生”。“天寒”二字固然有诗人自己的感觉在内,“云”之能“冻”更是经过诗人感情滤化了的景物,表现了天色的阴霾、沉重。然而诗人还叙述,此刻天空是“有日”的,“有日”则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日色的晦暝,更增加了惨淡的气氛。再看江面,“江阔”本给人以显豁之感,再加“无风”,则更应是坦途,但“浪自生”显出了水势的汹涌。这一联描绘景色确切;“有日”“无风”,一有一无,都能宕开一步。虽是景语,但也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颈联也是以工整的对偶写景。上句从“家山”之变为“数点”,可见诗人自登舟离家的那一刻起,就凝望着越来越远去的故乡;从“常在眼”三字,可以想见当这“数点”“家山”从视线中消失之际,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上句浸透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下句的“寒雁”与颔联的“天寒”相照应,点明时值深秋。凄冷萧瑟的秋天本来容易使人产生思乡之情,更何况此时大雁又正飞向诗人离别了的家乡,长空一声雁叫自然会牵动诗人满怀的愁情。这一联中的“数点家山”与空中“寒雁”本是一幅淡远迷蒙的水墨画,一声雁叫又为这画幅增添了凄冷的气氛。颔联、颈联同属写景,但前一联写的是自然界之大景,情隐含于景中;后一联写的却是与诗人关系更为密切的远景,情与景结合更为紧密,抒情性也更为明显。

尾联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从表面看,这首七律以“行舟”为线索,全诗四联围绕行舟分写行程之远、江行之险、家山寒雁、烹鱼取书;而究其内在的含义,忆兄弟、思故乡的情愫才是贯串全诗的一条主线,无论记事、写景、用典,其中包含的抒情成分是一层深似一层的。因此,除诗题而外,全诗无一字写及手足情,而手足之情甚浓;无一句明叙家乡恋,而家乡之恋自深。 [4] 

名家点评

当代古典文学家金性尧《宋诗三百首》:船老大得到一条鲤鱼,作者想起古诗里面的两句诗,唯恐其中有书信,赶快叫船老大剖开。亦明知是一种空想,但思家忆弟之情却表现得极为真率。辞尽而意未尽,全诗心裁即出此两句中。

《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及答案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答案及解析:

14.BE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14.试题分析: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试题分析: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周必大简介

宋代·周必大的简介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的诗(1106篇) ► 周必大的名句

猜你喜欢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代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急遣烹。

夜直怀永和兄弟

宋代周必大

玉堂清冷夜初长,风雨萧萧忆对床。
徼道传呼钟鼓密,梦魂那得到君傍。

赠江子和兄弟

宋代晁说之

闻道去年大雨雪,今年园林著花迟。
梅已寂寞桃浅深,胶序闭门那得知。
故人南来将二季,屋里衣香生春姿。
黄蜂紫蝶自颠倒,从容却话初别时。
二季未几能许大,我曹讳老宁非痴。
酥酪醍醐俱可口,何但疗我渴与饥。
本朝亦有江金紫,谁道陈留人物衰。

平园之北有荷花数亩张彦和兄弟以售于予戏作

宋代周必大

红红白白满方塘,风度人言似六郎。
属我属君何必问,匡庐莲社有周张。

过吉水问萧伯和兄弟云在县四十里之罗陂远不

唐代赵蕃

忆昨携诗辱报诗,再来有约竟乖期。
不应置我毋庸友,何自令人极所思。
千里叶舟黄落后,一官斗粟倦游时。
访寻不见萧齐处,风雨何由话别离。

平园之北有荷花数亩张彦和兄弟以售于予戏作小诗

宋代周必大

红红白白满方塘,风度人言似六郎。
属我属君何必问,匡庐莲社有周张。

汉上登舟忆闽

唐代翁承贊

汉臯亭畔起西风,半挂征帆立向东。
久客自怜归路近,筭程不怕酒觞空。
参差雁阵天初碧,零落渔家蓼欲红。
一片归心随去櫂,愿言指日拜文翁。

和兄之翰宠换苏印 其一

宋代蒋之奇

久次含香厌粉闱,恳求茂苑得州麾。
却寻旧日池臺胜,犹忆当年几杖随。
入里下车修敬日,过家上冢致哀时。
应怜二弟犹羁绊,万里边沙远帅熙。

和兄之翰宠换苏印 其二

宋代蒋之奇

早同侍宦向长洲,今拥旌麾访旧游。
自古风流诗酒地,韦苏州后蒋苏州。

和兄鹤洲延绿堂诸公作

明代周瑛

亭内幽芳手可拈,亭外绿阴分四檐。主人出去云在榻,独客行来月满帘。

佳禽四五似相语,小竹二三初放尖。自古天公惜清况,赏心乐事谁能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