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②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白首:白头,指老年。
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④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赠孟浩然》阅读及答案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注:①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做贤人。中圣即喝醉了。②耆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首联即点题,“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爱”字是货串全诗的抒情线索。

B.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收》中“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堪称李诗“白首卧松云”一句的生动注解。

C.从体裁来看,两首诗分别是律诗和绝句:从情感来看,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D.两位伟大诗人不约而同都用了“清”字来概括孟浩然诗歌“清新白然”的风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E.两首诗都给予了孟浩然以高度评价,代诗仙和一代诗圣都为孟浩然作诗,可见作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实至名归。

15.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以上两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D   

15.(1)风流潇洒、品行清高之人。从李诗来看,孟浩然年清时就摈弃仕宦,沉迷于美酒花草。而不愿侍奉君王,老来更是不问世事、隐居山林。他的品行在李自看来如高山之不可仰。(2)优秀的诗人。从杜诗来看,孟浩然的诗成清新淡远,句句都可以流传。与“耆旧”们难以翻“新语”相对照,更可见孟浩然诗歌的成就。

14.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表达了思念之情”的说法错,李诗主要表达仰慕之情。D项“都用了清字来概括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李诗的“清”是对孟浩然“为人”的概括,杜诗的“清”是对孟浩然“为诗”的概括。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先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题干要求结合两首诗分析孟浩然的形象;然后找到诗歌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李白的诗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首联点题,“爱”、“风流天下闻”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从李诗概括出孟浩然的品行方面的特点。杜诗是从孟浩然写诗的角度来赞美孟浩然一二句写出了孟浩然诗清新可赏,句句足以永世流传。三四句写如今的诗坛老将再也写不出新奇的诗句,只好用木筏捕取鳊鱼在汉水之边。通过对照写出孟诗的艺术风格清新淡远以及孟浩然的隐逸形象。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先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乐城岁日赠孟浩然

唐代张子容

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
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
半是吴风俗,仍为楚岁时。
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

乐城岁日赠孟浩然(一作王维诗)

唐代张子容

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
半是吴风俗,仍为楚岁时。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唐代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偶咏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感孟浩然事作孟浩然诗一首

唐代赵蕃

吾评孟浩然,雅意作诗人。
死经四百载,赋诗名愈新。
爵禄岂不赏,不义宁贱贫。
身虽遭放还,未必非得仁。

孟浩然墓

唐代罗隐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
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弔孟浩然

唐代张蠙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
若重生此世,应更苦前心。
名与襄阳远,诗同汉水深。
亲栽鹿门树,犹盖石牀阴。

忆孟浩然

唐代唐彦谦

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咏史 孟浩然

宋代张玉孃

风剪银潢雪满天,蹇馿骑过灞桥边。
诗愁万斛应难载,非为驰驱老不便。

哭孟浩然

唐代王维

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