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杨炯的诗 > 从军行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
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注释:
①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②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⑤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⑥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从军行》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杨炯简介

唐代·杨炯的简介

杨炯 杨炯(650—?),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 杨炯的诗(36篇) ► 杨炯的名句

猜你喜欢

从军行

明代胡奎

千金买紫燕,百金买龙泉。燕紫嘶白日,龙泉倚青天。

凌晨出门去,莫忘庭前树。树上乌生三四雏,年年结巢来哺乌。

从军行

唐代贺朝

朔胡乘月寇边城,军书插羽刺中京。天子金坛拜飞将,
单于玉塞振佳兵。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
闻有河湟客,愔愔理帷帟。常山启霸图,汜水先天策,
衔珠浴铁向桑干,衅旗膏剑指乌丸。鸣鸡已报关山晓,
来雁遥传沙塞寒。直为甘心从苦节,陇头流水鸣呜咽。
边树萧萧不觉春,天山漠漠长飞雪。鱼丽阵接塞云平,
雁翼营通海月明。始看晋幕飞鹅入,旋闻齐垒啼乌声。
自从一戍燕支山,春光几度晋阳关。金河未转青丝骑,
玉箸应啼红粉颜。鸿归燕相续,池边芳草绿。
已见氛清细柳营,莫更春歌落梅曲。烽沉灶减静边亭,
海晏山空肃已宁。行望凤京旋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从军行

唐代王宏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猨肱秾李肤。
十五学劒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
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
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
秦王筑城三千里,西自临洮东辽水。
山边叠叠黑云飞,海畔莓莓青草死。
从来战鬬不求勋,杀身为君君不闻。
凤皇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

从军行

唐代王宏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十五学剑北击胡,
羌歌燕筑送城隅。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
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秦王筑城三千里,
西自临洮东辽水。山边叠叠黑云飞,海畔莓莓青草死。
从来战斗不求勋,杀身为君君不闻。凤凰楼上吹急管,
落日裴回肠先断。

从军行

宋代释斯植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迴,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于土。

从军行

宋代孙锐

边笳动地吹,铁衣寒未卸。
壮士冢纍纍,骨香千载下。

从军行

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唐代卢纶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鴈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从军行

宋代薛季宣

人道从军乐,我道从军苦。
为问何所苦,无苦汩没汝。
汩没何可伤,政可虏戎王。
万里浪驰逐,征役未遽央。
太行汝勿登,回复九羊肠。
黄河汝勿航,波流水汤汤。
胡然弃平生,欲往无梯梁。
夫君且淹留,后继当汝忘。
长蛇叵复梦,南山强深藏。
我甲岂不坚,我马岂不良。
人生会有死,义死良所伤。
将军不汝信,谈笑成奔亡。
谁乎幸际会,虎服而皮羊。
之子方丈食,何时饱粃糠。

从军行

宋代文彦博

汗马出长城,横行十万兵。
晨驱左贤阵,夕掩亚夫营。
雪压龙沙白,云遮瀚海平。
燕山纪功后,麟阁耀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