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代]:李白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②沧海:此泛指江湖。
③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月华:即月光。峨眉客:指蜀僧晏。
④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此指长安。
⑤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⑥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丹阙:指皇宫。
⑦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译文: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赏析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此诗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水平。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代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
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
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
归时还弄峨眉月。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送蜀僧

唐代周贺

万里独行无弟子,惟赍筇竹与檀龛。
看经更向吴中老,应是山川似剑南。

送蜀僧去麈

宋代苏轼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甯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送蜀僧去尘

宋代苏洵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山春蕨已阑干。

送蜀僧潮音归乡

宋代韩驹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鉢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衆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送蜀僧得母书归乡

宋代释如净

雁落秋空剥万金,寥寥一片老婆心。
先天后地难回互,风急恩深冤亦深。

送蜀僧希肇往云居

宋代韩驹

邂逅他乡识,艰难此地逢。
扁舟逆春水,一鉢趁晨钟。
便欲依风穴,宁辞上雪峰。
老禅行履处,着眼看机锋。

送蜀僧去尘?此诗为苏洵作?

宋代苏轼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

明代梦观法师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
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黄金狮座耸岌岌,白银象驾来翩翩。
晨钟暮鼓何喧阗,风林水鸟皆谈玄。
牛崖阴雾见玉佛,六时天乐朝金仙。
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
目前胜景不可状,画图仿佛移岩峦。
吾王此地受封国,大法付嘱从灵山。
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
化雨慈云满锦城,佛刹王宫同安堵。
峨眉高,高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