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
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

注释:
①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石兽,指墓前的石马之类。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②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渡。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望旌旗:意为盼望南宋大军到来。旌旗,代指军队。
③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天下中分遂不支:意为从此国家被分割为南北两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终于灭亡。

《岳鄂王墓》赏析二

这是一首凭吊杭州西湖岳坟的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遭“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孝宗时恢复名誉,改葬西湖栖霞岭;宁宗时追封鄂王。故诗称岳坟为“鄂王墓”。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遗迹,曾引起过后世无数的凭吊和歌吟,作为宋朝王孙入仕元朝的赵孟所写的这首悼词,就是一首沉痛至深之作。宋亡之后,山河改色,岳坟也一度冷落。诗发端二句就描画了当时岳庙杂草丛生,破败荒凉的情景:“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一片野草,笼罩在秋日惨淡的余光下,是何等悲凉的情境!而“石兽”,本来是护陵神物,而它们在风雨侵蚀、野草肆虐之下,仿佛自身难保,一“危”字下得警策。

“鄂王墓”毕竟没有从战火中消失,它仍然屹立在西湖一畔,作为历史的见证,仿佛要告诉后人一段痛史。遥想南渡之初,宋朝军民抗金的热情高亢,曾经迎来恢复大业最有希望的年代。岳家军大举北上,连挫敌锋,直捣黄龙指日可待。谁知高宗、秦桧等人一心求和,强令退兵,致使复国大计化为泡影。中原父老濒于绝望。“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一联,以十分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这段痛史。“南渡君臣”与“中原父老”形成对照,后者望穿秋水(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皆此句所本)前者麻木不仁,一冷一热的对比中,词婉意严,对高宗、秦桧误国的批判冷峻无情。“轻社稷”的“轻”字,可谓一字褒贬,鞭辟入里,狡兔未死,良弓先藏,此非轻社稷而何?

长城自坏,时机已失,虽然在孝宗淳熙年间,宁宗开禧年间也曾组织过北伐,然而均因将帅未得其人,准备草率仓促而失利了。那时人们怀念岳飞,真的是“英雄已死嗟何及”,而“天下中分”,南北对峙既久,复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金人之侧,雀啄螳螂,蝉亦不免,虽有文天祥等共赴国难,终因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赵宋二百余年基业毁于一旦,究其祸根,实种于“风波亭”特大冤案。无怪乎诗人要对坟一哭:“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诗人谱写了这支悲歌,然而向哪里去唱呢?“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明明是诗人自己悲不自胜,偏偏说“水光山色”经不起更多的感伤刺激,便有纡曲婉转之妙。

这首七律在写法上很特别,既没有藻绘,也没有典故,五、六句几乎不成对仗,篇末以“莫向”作呼告,大有绝句或古风的味道。写景纯属白描,咏史纯属直叙。议论抒情,无不唱叹出之。可以说,它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诗人以前代王孙的特殊身份,痛定思痛,由衷不绝的一片伤心。正是诗到真处,丝毫不容假借。诗人选用“支微”韵部,其声细微低抑也有助于抒情。难怪陶宗仪称赞说:“岳王墓诗不下数十百篇,其脍炙人口者,莫如赵魏公作。”

《岳鄂王墓》赏析

  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岳飞的惨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岳飞虽然冤死,但他的英名却永远留在历代人民的心中。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旷世冤案得以昭雪,离岳飞被害已62年。岳墓建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岸边,岳飞虽封王建墓,但由于连年战乱,陵园荒芜,景象凄凉。这首诗以反映这样的现实入笔。

  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接下来用南北君民作对比,谴责南宋当局苟安享乐、不思北进,同情中原父老忍受煎熬,遥望南师。颈联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终被蒙古人灭亡。作者在尾联悲痛地吟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满含湖光依旧,河山易主的深沉的感慨。

  作者以赵宋后裔的身份为冤死于赵宋王朝的岳飞,由衷地唱出这支哀痛伤惋的悼歌,分外感人。

赵孟頫简介

元代·赵孟頫的简介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 赵孟頫的诗(21篇) ► 赵孟頫的名句

猜你喜欢

岳鄂王墓

元代凌云翰

前相汪黄后相秦,力图恢复竟何人。朱仙路近旌旗晚,古汴城高草木春。

江月照空埋剑狱,胡沙遮断属车尘。栖霞岭下将军冢,夜夜悲风起石麟。

岳鄂王墓

宋代董嗣杲

将军魂梦遶旌旃,偃月谋成尚忍言。
一旦风波谁左袒,八陵荆棘自中原。
更无鴈带邉头信,惟有天知地下寃。
郁郁栖霞霞外树,墓门不掩雀巢喧。

岳鄂王墓

宋代徐集孙

古木号风抱不平,百年忠义日争明。
坟前人马空存石,何似当时听用兵。

岳鄂王墓

明代张羽

中原千里志,西湖四尺坟。
长城忍自坏,神器凭谁分。
流血应为碧,涅背谩成文。
覆巢无全卵,谗锋射元勋。
英魄孰相友,涛江有伍君。

岳鄂王墓

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谒岳鄂王墓

明代童冀

鄂王遗庙空山里,斜日荒烟澹暮岚。一死曾微赎身百,孤忠宁愧过河三。

战场有敌皆奔北,冢木无枝不向南。白发书生谒祠下,岩泉一勺酹芳甘。

怨王孙·岳鄂王墓

清代王策

怒气隐隐。

阵云滚滚。

铁马风号,石羊泪渗。

怨血泛作西湖。

水模糊。

凄凉五国城边月。

梓宫撇。

岁岁飞冰雪。

孤臣那忍朽骨。

偏葬山头。

恨悠悠。

读岳鄂王传

宋代释居简

百钧不挽射羿弓,朔望酹酒马鬣封。
从来知子莫若父,许以徇国输精忠。
相州去谒大元帅,是时元帅方潜龙。
华风忽与庆云遇,千载一德明良同。
南薰门外衆制寡,铁路步上雌决雄。
浮屠连墙望尘靡,枴子如山随手空。
僞齐可绐不可杀,兀朮可间毋庸攻。
寇连诸道解如瓦,气吐千丈长于虹。
声先到处皆春风,桀骜怙很摧枯蓬。
中原跂踵戴旧德,萧墙稔祸基元凶。
当时剑握不倒置,直北马首无由东。
全尺寸地有余刃,半九十里隳奇功。
老罴既陷百尺穽,长城遂摧千丈墉。
群姦尾摇蜂虿毒,一蟇吻纳蟾蜍宫。
强胡妄冀脱虎口,残喘忽重甦犬戎。
难平者事有成算,可投之机无再逢。
乡来望诸报燕惠,无怨无怒方雍容。
其谁掩卷辄恸哭,主父偃与齐蒯通。
黄金臺圮置勿论,问之胡不达四聪。
昔人已矣不可作,后来更复将焉从。
审如机括发必中,诚与日月昭而融。
将军碧电摇百步,跨竈英勇尤折冲。
干坤不朽忠义骨,光腾抔土方朣朣。
春秋不书六月雪,是日集霰回泠风。
杞传百世子配食,天定胜人还至公。
乱臣贼子生看好,遗臭不老均翾虫。
坐令三光五岳气,百岁左衽昏濛濛。
周南滞留奋椽笔,折姦全直传无穷。
浯溪大字倘可法,燕然苍藓知谁砻。
开禧之事如昨日,清淮洒血连天红。
动逾二纪不解甲,残虏尚锐蕲黄锋。
噬脐太息复太息,遗恨黯黯齐崆峒。
至今姦血泽遗类,忠愤郁郁填人胸。
向使二子及见此,恸哭岂止喧旻穹。
古愁连环不可解,除是帝舜开重瞳。

过岳鄂王庙

元代朱德润

汴宋南迁社稷忧,忠魂应念国包羞。钱塘千载英雄恨,古木残阳掩暮秋。

读岳鄂王行实

宋代胡仲参

飞鹄来何意,英雄此日生。
山河张胆气,宇宙载风声。
一片堂中纸,千年身后名。
至今坟上木,犹作不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