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崔颢的诗 >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唐代]:崔颢

征马去翩翩,秋城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回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征:即行,远行。城秋:一作“秋城”。
②单于:这里指少数民族首领。临边:一作“回边”。
③驿:即驿道,此指边防要道。烟火:即烽火。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乏:一作“泛”。井泉:一作“水泉”。
④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经年:即一年,长年。

译文:
你骑着征马,翩翩而去;秋天城中,明月正圆。
匈奴单于你切莫靠近我汉家边塞,如今我都护将军正欲莅临边关。
汉家驿道中,烽火接连燃起,胡地沙多,井泉难寻。
功成之后要献战利品,你此番北去,用不了一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赏析

  崔颢的这首《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

  此诗开头“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两句写诗人送人远去,而明月正圆,暗寓友人远去后心中无限惆怅。征马,点明裴都护远赴边庭。翩翩,赞其风度。城秋,点明送别地点和时节。

  颔联“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写裴都护远赴单于都护府镇守边关。这里“单于”既是实指敌人首领,又暗点裴都护所往之地,语义双关。这两句以虚拟的告诫敌人的口吻措辞,告诫敌酋不要轻举妄动,扰犯边关,衬写裴都护强大的声威,谐谑而又豪壮。

  颈联“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边防要道上烽烟四起,表明此时边关形势急迫,又暗寓了裴都护到任后,边关防备严密。胡地黄沙漫天,大漠瀚海,缺乏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

  结尾“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两句写裴都护此去镇守边关,不必经年就能成功献捷,呼应前面“单于莫近塞”,这既是夸赞和祝愿,也是勉励。

  这首送别之作,语言朴实,格调刚健高昂,挟幽并慷慨之气,风骨凛然,正如徐献忠所言:“(崔)颢诗气格齐俊,声调倩美,其说塞垣景象,可与明远(鲍照)抗庭。”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阅读及答案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①

崔颢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②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③,未必去经年。

【注】①单(chán)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

B.“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

C.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

D.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

15.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   

15.①送别朋友的深情。②对朋友的夸赞、祝愿之情。③对朋友的关爱和勉励之情。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前去征战”表述错误,应为“前去任职”。B项,“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对月亮这一意象所起的作用分析错误,应为借写月圆衬托朋友分别。C项,“细致描写”表述错误,诗句并非细致描写。“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述错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匈奴单于你切莫靠近我汉家边塞,如今我都护将军正欲莅临边关。以虚拟的告诫敌人的口吻措辞,告诫敌酋不要轻举妄动,扰犯边关,衬写裴都护强大的声威,谐谑而又豪壮。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诗首联“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中的“秋月正圆”反衬出诗人和友人即将分别,思念之情自不待言,抒发了送别朋友的深情。“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意为警告“单于”不要来犯边塞,因为“都护”就要“临边”了,反映出对朋友的祝福和祝愿。“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说明了边塞之地条件极为艰苦,言外之意即希望友人多珍重,对朋友的关爱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则表达了盼望友人早日建功立业回来一起庆功的殷切心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崔颢简介

唐代·崔颢的简介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 崔颢的诗(62篇) ► 崔颢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唐代崔颢

征马去翩翩,秋城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回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送赵都护赴安西

唐代张九龄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送赵都护赴安西

唐代卢象

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门开都护府,兵动羽林儿。
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随。
汉使开宾幕,胡笳送酒卮。风霜迎马首,雨雪事鱼丽。
上策应无战,深情属载驰。不应行万里,明主寄安危。

送安南裴都护

唐代权德舆

忽佩交州印,初辞列宿文。莫言方任远,且贵主忧分。
迥转朱鸢路,连飞翠羽群。戈船航涨海,旌旆卷炎云。
绝徼褰帷识,名香夹毂焚。怀来通北户,长养洽南薰。
暂叹同心阻,行看异绩闻。归时无所欲,薏苡或烦君。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当时都护静倭奴

明代黄克晦

当时都护静倭奴,将校功高锦绕躯。
今日军中思一战,年年马市款单于。

元日贺裴都事朝回

元代李材

海上琼楼接五城,人间歌吹近蓬瀛。云移豹尾旌旗暖,日射螭头剑戟明。

拜舞尽随仙仗入,退归遥听玉珂鸣。欣欣百草含春意,得傍东君暖处生。

送秘阁裴都监奉使两浙

宋代王禹偁

霏霏梅雨洒船窗,绿荇参差早稻黄。
捧诏暂辞图籍府,扬帆深入水云乡。
皇华静讌江楼月,御札闲开野寺香。
若到苏臺人问我,长官重拜紫微郎。

送单少府赴扶风

唐代李端

少年趋盛府,颜色比花枝。范匄非童子,杨修岂小儿。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此去云霄近,看君逸足驰。

送单十三毕五归

唐代王昌龄

寒江绿竹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送单应之往閤山 其一

宋代朱熹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
若到名山高着眼,洞天深处异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