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鲁迅的诗 > 赠邬其山

赠邬其山

[近代]:鲁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中华:中国。
②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③下野:下台。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译文: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赠邬其山》赏析

  这是一首从受诗者所见所闻而写的诗,全诗意在嘲讽国民政府统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写实手法,摒弃了比喻修辞,直斥国民政府,笔锋犀利泼辣,痛快淋漓。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军阀政客们手段的凶钱,指出了他们毫不以生命为意、视生命如草芥的模样。尾句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他们终于下台了。结句语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了作者对军阀政客们的愤恨。

  这首诗凭写实手法,行嘲讽之旨,且不求渲染,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节奏明快,有民歌风味,语言通俗易懂,爱憎分明。

《赠邬其山》鉴赏

作于:(1931年)
《鲁迅诗稿》作“辛未初春,书请邬其山人仁兄教正。”
①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邬其”是日语“内”的音译。

鲁迅简介

近代·鲁迅的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鲁迅的诗(41篇) ► 鲁迅的名句

猜你喜欢

赠邬其山

近代鲁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赠邬文伯

宋代曾丰

诗与时投未救饥,君诗况复不投时。
纷纷哙等揶揄甚,堇堇顔徒从臾之。
雅颂国风归隽永,箪瓢陋巷付雠夷。
更充以易卒忘物,与自然游了不知。

十二弟寄诗一编来用其山字韵作

宋代晁说之

季诗来灞岸,秀色蔼雕山。
独笑寒暄外,相逢翰墨间。
花飞能拥路,月入不开关。
巧解供新句,吾才愧晋悭。

珠公归自永阳山中出其山居槁因赋·其一

元代廖大圭

政为时危去卜居,不知霜雪满头颅。归来一笑诗成卷,还记桃源路也无。

珠公归自永阳山中出其山居槁因赋·其二

元代廖大圭

日日思山不肯归,年来心事固多违。老禅真有诛茅地,应许孤云作伴飞。

泊晋康横翠亭爱其山水秀丽斐然有作二首 其二

宋代李纲

环抱大江流,层峦翠霭浮。
神明扶王气,文物冠南州。
来值炎蒸日,去翻风雨秋。
登髙望不极,暮角起城楼。

泊晋康横翠亭爱其山水秀丽斐然有作二首 其一

宋代李纲

上主疏封地,中兴启帝图。
江山连肇庆,云物接苍梧。
秀气蟠南极,神功本禹谟。
邦人荣望意,开府映番禺。

又约赵大再游小阳明其山全似峡中点烟一亭可

宋代苏泂

客路心常慰,归栖气苦低。
经行天柱北,梦想雪峰西。
翠壁千岩长,苍烟半点迷。
何当同拄杖,重此听猿啼。

又约赵大再游小阳明其山全似峡中点烟一亭可为吴越之冠

宋代苏泂

客路心常慰,归栖气苦低。
经行天柱北,梦想雪峰西。
翠壁千岩长,苍烟半点迷。
何当同拄杖,重此听猿啼。

余自白阳驰谒宜都周梦得长官饮于清江亭爱其山水之胜留题

宋代陈襄

丹山西去水东流,亭在山南隔蓼洲。
船繫白杨归不得,清江如画主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