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送魏二》赏析

  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有《水经注·三峡》中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送魏二》阅读及答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饯别的宴会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写这一美好的环境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

B.“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江风吹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C.诗的三四两句写离别朋友后,泊舟潇湘,明月高悬,梦中听猿的境界,这一实景的描写,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D.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有《水经注·三峡》中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15.这首诗写的是在什么季节送别朋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解析:

14.C   

15.秋季。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诗的三四两句写离别朋友后,泊舟潇湘,明月高悬,梦中听猿的境界,这一实景的描写”,诗歌三四两句中,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故应是虚写,且所写内容是想象中友人泊舟潇湘,而非诗人。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写的是在什么季节送别朋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季节,这需要结合诗歌中的景象景象辨析,第二个问题是情感,需要考生结合诗歌的标题、诗中的意象、诗中的情感词等来分析。从诗中来看,第一句中“醉别江楼橘柚香”中提到的景是“橘柚”,诗中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第二句中“江风引雨入舟凉”提到人的感受“凉”,由这两处可知,诗中所写的送别的季节应是秋季。再来分析诗歌的情感,从诗歌标题“送魏二”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此类诗歌一般表达离别的不舍、别后的思念、对友人的担忧和祝福等;再看诗句,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三四两句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这是从对方落笔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友人离去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情。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 王昌龄的诗(283篇) ► 王昌龄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

唐代杜甫

选曹分五岭,使者历三湘。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
佳声斯共远,雅节在周防。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故人湖外少,春日岭南长。凭报韶州牧,新诗昨寄将。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

唐代杜甫

选曹分五岭,使者歷三湘。
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
佳声斯共远,雅节在周防。
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故人湖外少,春日岭南长。
凭报韶州牧,新诗昨寄将。

曹魏二首 其二

宋代陈造

问卓诸公半虎狼,魏旗四指不留藏。
老瞒淯水如先死,不必炎刘果后亡。

曹魏二首 其一

宋代陈造

睢盱汉鼎漫心劳,梦觉俄惊马食槽。
马渐天飞龙在井,当涂能得几时高。

招黄魏二生

宋代陈师道

出门不雨即偶风,闭门值睡极力攻。
似闻汤鼎作吟声,已贺胜敌收全功。
郤思二子共一笑,拨弃旧语无新工。
卒行好步不两得,能致公等吾何穷。
魏诗黄笔今未有,顾我独得神所锺。
径须相就踏泥潦,已办煮饼浇油葱。

寄左次魏二首

宋代刘克庄

多谢齐安牧,交情未阔疏。
方筹江北事,肯寄海南书。
开幙交锋处,修城劫火馀。
别来各添岁,筋力近何如。

寄左次魏二首

宋代刘克庄

同事征西府,闻君已绣衣。
小侵今视昔,大捷是耶非。
酋长舆尸返,偏裨奏凯归。
六关天样险,莫遣贼飞能。

哭左次魏二首

宋代刘克庄

甫痛何郎夭,丘明亦复然。
因思题墓上,不若斗樽前。
剑马为谁得,琴书有女传。
惟应千载下,配食雪堂仙。

哭左次魏二首

宋代刘克庄

少日一编书,中年丈二殳。
乃知杜预智,谁谓狄山愚。
小试飞箝策,方为进筑图。
到头麟阁上,终不着臞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