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赵雍的诗 > 思归‌

思归‌

[元代]:赵雍

袅袅秋风动客怀,啾啾猿鹤苦相催。

鲁侯不遇关天意,臧氏焉能沮我才。

万里驱驰离乡国,十年奔走在尘埃。

吴兴山水何清远,一棹扁舟归去来!

《思归‌》赏析

鉴赏公元1271年,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了元王朝。宋宗室后裔赵孟次子雍,“以荫守海宁、昌国二州,历官翰林院待制”(顾嗣立《元诗选》)。但此时元朝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针,已由建国前对汉人放手信任转变为提防控制。尤其是身为南人而兼宋宗室后裔赵氏一家,更时时为元朝统治集团所猜忌防范,所以,赵雍仕途并不很得意。

这首《思归》就是诗人抒发仕途郁闷的思乡之作。赵雍诗作传世不多,《元诗选》共收十五首,是据其遗墨《赵仲穆遗稿》搜存。《赵仲穆遗稿》后记说:“延祐六年(1319)春正月,寄呈德琏姐丈一观,冀改抹,幸甚。”后面落款:“书于大都咸宜里之寓舍。”可见这首诗作于1319年春以前,赵雍在大都做京官的时期。

诗开头两句即点出“思归”题意。前一句指明思归的季节,正是秋风袅袅,最易引动旅客愁怀的时候。一个“动”字,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情绪的不安。后句“猿鹤相催”,是说家乡山水在召唤他归去。此用孔稚圭《北山移文》讽刺假隐士周颙的典故(“蕙帐空兮夜鹤鸣,山人去兮晓猿惊”),以与“猿鹤”为俦侣,表示归隐。诗此处用一个“苦”字,加强“相催”的程度,表明诗人思归心情极其迫切。这两句诗袭用历代文人墨客羁旅悲秋的故事,渲染了气氛,给全诗涂抹上一层悠悠怅惘的基本色调。

第三、四句,直承开首两句,紧密围绕诗题,揭示了思归的原因。“鲁侯不遇关天意,臧氏焉能沮我才”,是用战国时孟轲不遇鲁平公的故事。臧仓,鲁平公嬖人。平公将见孟子,仓沮之,乐正子以告。孟子曰:“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孟子·梁惠王下》)后世遂将进谗者称“臧仓小人”。作者用这一典故,蕴意很深。它一方面是对元朝政府歧视汉人政策表示不满,骂执行这一政策的人是“臧仓小人”;另一方面,确实感到赵宋灭亡是不可挽回的“天意”,汉人的受歧视是“天意”所造成,非某个人所能使然。实际上这里面深隐着诗人沉重的家国之恸。在一首《古诗》里诗人曾写道:“富贵不可期,人生难忖量。乾坤本无私,江山叹兴亡。”这后两句不正是本诗“关天意”三字的确切注脚吗?许初《赵待制稿跋》说:“所书艳词特多,或偶兴尔。间如《古诗》二篇、《思归》一律,颇以孤忠自许,纷华尽落,而兴亡骨肉之感,默寓其中。意其父子之仕,当时亦有不得已者。良可悲矣!”所析极是。

第五、六两句,“万里”状空间之遥,“十年”写时间之久。诗人家住浙江太湖南岸的吴兴,此时在京城大都(今北京)为官,从空间看是够远的了。诗人大约在至大初年(1308)前后入京做官,到延祐五年(1318),从时间上看也是够久的了。这两句诗从表面看转得平淡无奇,实际是厌腻了长久离家在外疲于奔命的生活,进一步表现仕途的无聊,从心理因素上深化了“思归”的主题。其中“驱驰”“奔走”二词,包含着多少经风霜,淋雨露,奔波劳碌,茹苦含辛,以及旅途、官场、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里边啊!文字虽简而容量极大,概括力极强。“乡国”“尘埃”二词,一褒一贬,愈见家乡之可恋与官场之可弃。

最后两句,是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点明思归之处是很有诱惑力的江南山水胜地——吴兴。“归去来”就是归去的意思,本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后世多用为辞官归隐的代语。归去做什么呢?是要驾一叶扁舟,纵情游荡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上,以了此余生。从诗的结构上看,尾联与首联相呼应,颔、颈二联承转自然得体,使诗歌显得十分紧凑。

这首诗是作者积十数年为官作宦的体验写成。在短短八句五十六个字中,蓄蕴凝聚着诗人对元朝民族歧视政策的愤愤不平,对社会人生艰难辛酸的深深慨叹,对挣脱羁绊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烈向往。所以,诗虽短却有很重的分量。在赵雍仅存的十五首诗中,表现思乡主题的还有《古诗》《秋声》诸作。这首《思归》颇具代表性。

赵雍简介

元代·赵雍的简介

赵雍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父赵孟頫,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氏,赠魏国夫人。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 赵雍的诗(15篇) ► 赵雍的名句

猜你喜欢

思归

明代娄坚

家居不事事,暂客已思归。
稚子能无恋,芳兰每易腓。
累心应未尽,于道或无违。
乐此终吾世,人生亦自稀。

思归

宋代喻良能

五载怀归不得归,故园想像每依依。
蚕生村落桑黄长,麦熟田家稚子肥。
谷鸟缓歌金缕曲,箨龙浑着老莱衣。
一篇未就张衡赋,漫向成均咏式微。

思归

宋代黎廷瑞

目断飞云思黯然,独携樽酒杏花前。
清明寒食能多雨,白下长干又一年。
万里风沙怜雁去,满村桑柘忆蚕眠。
家书写就无归使,欲问江头上水船。

思归

宋代董嗣杲

秋老江城起戍尘,山收西日掩云津。
留连光景多无酒,俛仰风埃独有身。
旷野鴈填遗阵阔,虚沙船发落痕新。
故园松菊犹三迳,梦过烟霞水石邻。

思归

宋代陈造

薄宦随漂梗,流光任迅湍。
家山蝶梦隔,节物鴈空寒。
抚事频回首,微吟小凭栏。
多情但乌鹊,时肯报平安。

思归

宋代王十朋

窗外西风竹数竿,秋声终夜趣归鞍。
吾庐此去八百里,归到家时天未寒。

思归

宋代傅察

旧国日已远,东秦安在哉。
水云波浩荡,林日影摧頽。
野色撩诗兴,秋风动旅怀。
繋舟还信步,不觉咏归来。

思归

唐代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思归

宋代刘攽

扁舟到北郭,屣履向东门。
不改蓬蒿陋,犹怜松菊存。
因秋动归兴,值物怆离魂。
早晚城头月,唿儿坐小轩。

思归

唐代晁衡

慕义名空在,轮忠孝不全。
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古今和歌集》(《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日王仁波文引)(〖1〗《古今和歌集》无此诗。
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据《阿倍仲麻吕研究》一五七页引《国史》录此诗,「报恩」作「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