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

[金朝]:赵秉文

歌管年年乐太平,而今钲鼓替欢声。

裴公祠下无穷水,好乞余波为洗兵。

《济源‌》赏析

金代在大定明昌年间达到极盛,在此期,人民较少受到战乱骚扰,相对安居乐业;统治阶级也习惯于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生活。但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自卫昭王即位以后,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于朔漠, 年复一年大举侵金。蒙军的铁骑踏破了金人歌舞升平的梦幻生涯,代之 而起的是战乱频仍、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金代后期主持文盟的诗人赵 秉文的这首绝句,反映的就是这段史实。

济源,今属河南,在金代属河东南路孟州。赵秉文在大安二年(1210)任平定州(今属山西)刺史。大安三年(1211),朝廷召秉文 论边策。这首诗当是他赴南京(今开封)途中,路过济源时所作。

前两句写时局的变换:“歌管年年乐太平,而今钲鼓替欢声。”钲鼓 是古代行军时所用的两种乐器,行军时钲以静之,鼓以动之。行军打仗 的钲鼓之声,代替了年年乐太平的歌管之声,这一时局的变化多么巨 大!两句诗中,既饱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深沉感慨,又暗含着诗人对朝廷 只顾享乐、不修边备的深刻斥责。所以诗句语调虽然平缓,感情却极其沉痛。在赵秉文之前不久,诗人师拓的《游同乐园》诗写道:“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与赵诗的感慨如出一辙。可见对这种今昔巨变的 感慨,代表了当时士人的普遍感受。然而,面对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 士人们应当何去何从呢?是依附求荣,还是隐遁全身?作为一位正直爱 国的士大夫,赵秉文作出了自己坚定的回答。

后两句表明了诗人所采取的政治态度:“裴公祠下无穷水,好乞余 波为洗兵。”济源是唐代名臣裴休的家乡,裴公祠是济源的名胜之一。 诗人在瞻仰这位先贤的祠堂之时,并未引发思古之幽情,整个身心仍然 沉浸在对现实深深的忧患之中。据《金史·地理志》记载,济源有济 水、澳水、沁水,水资源十分丰富。当诗人注视着裴公祠下流淌着的汤 汤河水时,突然萌生出一个奇妙的想法:最好是乞求天公扬起济水的余 波,为抵抗蒙军出征的将士们洗去满身的征尘!“洗兵”的典故出自《说 苑·权谋》,据说武王伐纣之师遇天降大雨,有人以为不祥,武王却坚 定地说:“非也,天洗兵也!”最终排除万难,在牧野战胜了纣王。诗人 引用这一典故,并且坚信,正义之师必将战胜野蛮的侵略者。

诗人是一位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据《金史》本传记载,赵秉文曾向 皇帝上书,表示“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并且对皇帝说:“陛下勿谓书 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说:“使臣 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这首诗与他的上书可以互 相印证,共同表明了一位爱国诗人的炽热心肠。

赵秉文简介

金朝·赵秉文的简介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 赵秉文的诗(412篇) ► 赵秉文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济源‌

金朝赵秉文

歌管年年乐太平,而今钲鼓替欢声。

裴公祠下无穷水,好乞余波为洗兵。

济源春

唐代孟郊

太行横偃脊,百里芳崔巍。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
新画彩色湿,上界光影来。深红缕草木,浅碧珩溯洄。
千家门前饮,一道传禊杯。玉鳞吞金钩,仙璇琉璃开。
朴童茂言语,善俗无惊猜。狂吹寝恒宴,晓清梦先回。
治生鲜惰夫,积学多深材。再游讵癫戆,一洗惊尘埃。

寓济源

元代杨弘道

几年无定止,生理与谁谋。欲结黄茅屋,如营白玉楼。

咏归沂水暮,招隐桂丛幽。乡里称为善,怀哉马少游。

济源寒食

唐代孟郊

风巢袅袅春鸦鸦,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
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
酒人皆倚春发绿,病叟独藏秋发白。
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
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
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
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

济源寒食 七

唐代孟郊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
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

济源寒食 六

唐代孟郊

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

济源寒食 四

唐代孟郊

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
酒人皆倚春髮绿,病叟独藏秋髮白。

济源寒食 一

唐代孟郊

风巢袅袅春鵶鵶,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覰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济源寒食 二

唐代孟郊

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椀。

济源寒食 三

唐代孟郊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飢童饿马埽花餵,向晚饮溪三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