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渌水曲

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渌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一作“日”。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②欲语:好像要说话。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译文: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渌水曲》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对此诗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劳作中对爱人的思念。按这样理解,这首诗就与《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极为相似,它们都选择了渌水荡舟的背景。不过《关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而这首《渌水曲》虽也直言“愁杀”,但语气隐忍克制,如雾里看花,热泪欲零还住。《关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节十分完整,意态高雅,从容而颇具富贵气象;而《渌水曲》则似唯有无边愁怨,不着际涯,正是抉择其寂寞凄凉之状。《关雎》中,哀止于“反侧”;《渌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劳作,都可谓哀而不伤。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琴曲歌辞 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蔡氏五弄·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渌水辞

宋代张方平

山翁貌清耸,膝横古桐弹。
泛弄渌水曲,满絃流潺潺。
初调意绪微,温流动斜晖。
划然响嘈嘈,秋风驾怒涛。
数声细更大,涧泉咽复快。
曲终急以停,骤雨齐无声。
西壁月华白,万壑松风清。
灏然太古气,使人尘虑平。
山翁弹罢抱琴去,归处一峰烟翠横。

渌水词

宋代许琮

绿草迴波漾青草,鹧鸪声紧连枝老。
苔阴欲上帘影低,鸟语催人天未晓。
晓起轻寒奈薄罗,风前缕带不胜波。
练裙香动竹叶小,玉燕斜簪雾色多。
雾色花光镜里过,年年歌吹复如何。
妾身不及桃花叶,犹逐轻风渡隔河。

绿水曲

明代胡奎

绿水何盈盈,方舟出兰渚。美人临清流,相期拾翠羽。

翠羽不可拾,春波荡人心。人心如绿水,谁能知浅深。

绿水曲

宋代曹勋

春光有余辉,入水可揽结。
予亦淡荡人,照影空明灭。

泛水曲

宋代曹勋

春服仅能试,荷小未成莲。
画舫维青幄,平波幂素烟。
暖日薰花气,新萍点翠钿。
歌吹浮天上,旌旗转座前。
促妆留晚景,续酒载归船。
前驱戒津吏,除道候江壖。

泛水曲

宋代曹勛

春服仅能试,荷小未成莲。
画舫维青幄,平波幂素烟。
暖日薰花气,新萍点翠钿。
歌吹浮天上,旌旗转座前。
促粧留晚景,续酒载归船。
前驱戒津吏,除道候江壖。

春水曲

唐代张籍

鸭鸭,觜唼唼。青蒲生,春水狭。荡漾木兰船,
中有双少年。少年醉,鸭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