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林升的诗 >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②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译文: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林升简介

宋代·林升的简介

林升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亦不详。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 林升的诗(1篇) ► 林升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僦楼

宋代何应龙

过了烧灯望燕归,春寒刬地勒芳期。
杏花深巷无人卖,细雨空帘尽日垂。

题临安西湖

宋代高孝璹

珠帘白舫乱湖光,隔岸龙舟舣夕阳。
今日欢游复明日,便将京洛看钱塘。

寄题临安王氏通幽轩

宋代孙觌

翠樾两檐交复,紫苔一径微通。
雨箨犹含夏绿,风苞已褪春红。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 其五

宋代袁说友

闷杀楼居隘似囚,一楼四壁障双眸。
趁晴下得楼来看,又被西风赶上楼。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 其九

宋代袁说友

急雨斜风一夜狂,客衾愁枕五更长。
问君箇里情怀恶,不听鹃啼也断肠。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 其八

宋代袁说友

只作离家一月程,如今一月正飘零。
定非官禄星临命,想见流年是客星。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 其四

宋代袁说友

一去重来髮已星,八年归老卧漳滨。
似曾相识满天下,不信怜渠未有人。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 其六

宋代袁说友

有愁无睡照灯青,鼠啮虫吟到五更。
不分小黥同作祟,唿牌也作百般声。

临安邸中即事且谢诚斋惠诗十二首 其三

宋代袁说友

老来无复梦清都,到得清都却守株。
些子行期犹自拙,箇中能巧定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