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唐代]: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

《北邙山》鉴赏

【注释】:
这首《北邙山》表现的是人生短暂、荣华富贵不能长驻的传统主题。但诗人能就此翻出新意 ,“词显意深,语近精遥 ”,具有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堪称初唐七言绝句之精华。
一般登临怀古之作,不外是感怀古今,写景叹时、潇洒游适之类。这首小诗取材写境都很别致,于平常语中见功夫,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就题目“北邙山”叙述开来,坟墓鳞次栉比,寒气逼人。北邙山是以坟山著称的,自东汉以来,这里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诗的第一句就突出了这个特点。这垒垒的坟墓似乎没有什么美丽可赞之处。按一般的写法,要赞颂一下王公的业绩,描绘一番牌坊碑宇的巍峨壮观等。可诗人仅仅用了“列坟茔”三字叙述。而下句呢,却陡转至京城洛阳,用映衬的手法给阴森死寂的邙山添加了一个繁华热闹的背景。经过这“万古千秋对洛城”的铺排点染 ,顿觉诗意盎然,发人深思:洛城、邙山千年万代遥遥相望,这是两个阴阳不通的世界,又是两个相通的世界!今天长眠邙山的人,不正是昨天洛城寻欢作乐的人?而今天洛城正在寻欢作乐的人,明天不也正是长眠邙山的人。这生生死死无穷已,年年代代递相续!这就是洛城与邙山的关系。诗人只用了两句对比的诗便概括完了。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钟起 ”,是描写洛阳的繁华热闹。歌钟日夜响彻不停,从悠扬和鸣的钟声不难想象那急管繁弦、轻歌曼舞的盛况。诗人对洛城的上层社会生活是深为了解的。他是宫廷中的一员,曾“恩私宦洛阳 ”,“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正因为诗人对这种醉生梦死的上层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所以面对那垒垒坟墓才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山上唯闻松柏声 ”!三、四两句对比强烈,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颇有“余思”的佳句。
这首七言绝句,结构严谨,章法精巧,虽只四句二十八个字,却写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诗人并未正面抒怀感慨,只以轻轻的笔触勾勒出几幅人们并不陌生的画面。那些入画的事物是人们熟视无睹、听而不闻的邙山、洛城、坟茔、钟声、松柏声。但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互相映衬对比,就产生了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沈佺期简介

唐代·沈佺期的简介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 沈佺期的诗(217篇) ► 沈佺期的名句

猜你喜欢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唐代王建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著黄金无买处。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洛阳城北复城东,
魂车祖马长相逢。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谁家石碑文字灭,
后人重取书年月。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北邙山

宋代汪元量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
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北邙山

唐代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
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北邙山

唐代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

北邙山

唐代吴商浩

北邙山草又青青,今日销魂事可明。绿酒醉来春未歇,
白杨风起柳初晴。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平。
堪取金炉九还药,不能随梦向浮生。

过北邙山

唐代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
空山夜月来松影,荒冢春风变木根。
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北邙山歌

元代乃贤

北邙山高云嵯峨,山前日日闻挽歌。千金买穴望卿相,不道洛阳人葬多。

长安归来锦衣客,昨日城南起新宅。雕阑华础满前楹,尽是当年墓边石。

墓边野老鬓如丝,自言曾见筑坟时。转头石马卧荆棘,白杨萧瑟秋风悲。

白日西流水东逝,眼见君家葬三世。旧时隧道尽为田,新坟苦作千年计。

寄语洛阳诸少年,对酒莫惜黄金钱。纵有穹碑勒勋业,文章誇靡谁能传。

君不见履道坊中白太傅,留客高堂醉歌舞。至今三月看花人,载酒去浇坟上土。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元代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月上海棠·昨夜因打北邙山过

宋代无名氏

昨夜因打北邙山过。见个骷髅儿道边卧。雨洒风吹,骷髅被牧童打破。知他是,李四张三王大。低头无语思量我。大限来时怎躲*。家有千金,难免这场灾祸。休争我,到底一家一个。

邙山

唐代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