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司空曙的诗 > 峡口送友人

峡口送友人

[唐代]: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飜成送故人。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欲尽春:春欲尽。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译文: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峡口送友人》赏析

  唐时,以相互送别为题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司空曙简介

唐代·司空曙的简介

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 司空曙的诗(174篇) ► 司空曙的名句

猜你喜欢

峡口送友人

唐代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飜成送故人。

湘口送友人

唐代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送友人(一作送友人南游)

唐代李端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送友人

宋代葛绍体

曾嗟别去作西东,今喜重来笑语同。
来日未多今又去,相思无奈立东风。

送友人

唐代李端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送友人

宋代胡仲弓

纔到离亭泪满衣,云山千里梦相随。
石州一曲阳关酒,窨约归来是几时。

送友人

宋代刘宰

年来去客半西东,须信劳生等转蓬。
万里相望成别恨,一声何处递冥鸿。
人情对景分忧乐,月色于今岂异同。
莫把壮怀成索寞,举盃聊与吸清风。

送友人

宋代释德洪

幽人独负三尺琴,自谓羲皇得意深。
经年不肯鼓一曲,欲造千里求知音。
夕阳渡口西风起,黄叶纷纷坠秋水。
送君默默上孤舟,片帆忽举风波里。
此去吴中风物好,重复江湖我曾到。
桂子落时双涧秋,白猿啼处孤松老。
却入苕谿凡几里,连天震泽无穷已。
红蕖苞拆流水香,紫莼丝软鲈鱼美。
何时兴尽见归舟,古今客路多飘流。
孤云别鹤无踪迹,空听蝉声野渡头。

送友人

宋代陈宗远

黄梅浦远草萋萋,风细孤帆雨后低。
渔笛一声何处作,故山回首白云迷。

送友人

唐代李昌符

举世谁能与事期,解携多是正欢时。
人间不遣有名利,陌上始应无别离。
晚渡待船愁立久,乱山投店独行迟。
我今漂泊还如此,江劒相逢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