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苏轼的诗 > 书林逋诗后

书林逋诗后

[宋代]: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逋临终诗云:茂陵异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湖上有水仙王庙。
〕)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
①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曲,一作“麓”。渌:水清。
②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佣儿:一作“佣奴”。贩妇:女商贩。
③可是:岂是。神清:谓心神清朗。
④了然:谓眼珠明亮。
⑤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西台:指宋书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书,曾掌西京(洛阳)留司御史台,故称李西台或李留台。
⑥微言:精微的言论。
⑦白头曲:《西京杂记》云:“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处白头曲借指伤老嗟卑的诗歌。
⑧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荐:遇时节供时物而祭。

《书林逋诗后》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林逋生长的环境。开首即称他们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山水清澄。后两句讲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隐君子是高尚的,就是佣工贩妇也都是冰清玉洁的人。还没有写到林逋,却已经树立了高洁形象。

  接下去写林逋高风亮节,源于天性。“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林逋不是与世俗隔绝的人,上文写那个环境里除了“隐君子”外,还有“佣儿贩妇”,正说明他不是与世隔绝的。“神清骨冷”是从《晋书·卫玠传》“叔宝(卫玠字叔宝)神清骨冷”来的。当时所谓骨,指气质品格而言,从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着,作者写他对林逋的钦仰,这种钦仰在梦中得到反映。他在梦中见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烛”。《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之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说明胸中正,跟神清有关;瞳仁昏暗,说明胸中不正。林逋既是“神清骨冷”,在梦里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夸张一下,便成为“光可烛”,可以照见一切了。这样写,正显示出诗人对林逋的仰慕已经形于梦寐了。这样写,概括了林逋为人的特点。林逋写湖上风光的七言近体诗中,有的反映隐居生活和情思,写得“神清骨冷”。如《湖山小隐》二首之一:“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青翠湿蘅芳。”如《湖上晚归》:“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跟权和名绝交,向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无意功名。作者赞美林逋,是跟林逋的这五首七言近体诗相结合的。

  接下来就谈林逋的诗和书法。“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这里赞美林逋诗善于用字,尤其是咏西湖之作,更为湖上风光传神。“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里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来比林逋,作者《读孟郊诗》:“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认为孟郊的诗可以跟贾岛(贾岛曾做僧人,名无本)诗比清,不过豪放不及韩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称“郊寒岛瘦”,认为贾岛诗的缺点是寒苦。这里指出林逋诗有贾岛之清而无其寒。“书似留台差少肉。”这句指林逋的书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称赞林逋兼有二人之长而无其短。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见名家评价)中一方面指出苏轼极为推重林逋的诗和书法,一方面又指出苏轼的评论,像董狐记事的直笔,不作虚美,不推重过分。这样讲是恰当的。

  下面再结合他的诗来讲他的高风亮节。“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作者自注:“逋临终诗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宋诗钞初集·和靖诗钞》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汉武帝的陵园称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其遗札书言封禅事。”相如临死前还在讨好武帝,劝武帝到泰山去封禅,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这样做,正显出他的高节。“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白头曲”原为卓文君因其夫司马相如对爱情不忠诚而作,后人多有以此曲为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辞。此处当指后一义。林逋是高士,连《封禅书》也不屑作,更不会悲吟《白头吟》,以自伤不遇。

  一结转到杭人对林逋的纪念。“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王世贞称:“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吴人指杭县人,将林逋故居作祠堂,显得低下狭小。作者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即认为林逋应该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庙里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来祭。王世贞又称:“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因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后来改在白香山祠内祭祀林逋,把他跟苏轼相配。

  这首诗是赞美林逋,“平生高节”点明主旨在赞他的高风亮节。一开头从湖光到山绿,写环境的美好,从隐君子到佣人贩妇,写人物的“皆冰玉”,这是陪衬。未写到林逋,已光彩照人。结尾变化有力,故称“夭矫”,即另出新意。用“修竹”、“秋菊”来作陪衬,也是取高洁相配。写到林逋本人时,点明“神清骨冷”,显示他的高洁源于天性。又用梦见瞳子瞭然来写他的正直,显出钦仰之情。再评论他的诗和书法。又用司马相如来比,更突出他的高节。这一比又归到他的诗上,回到《书林逋诗后》之题。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苏轼的诗(4428篇) ►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书林逋诗后

宋代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逋临终诗云:茂陵异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湖上有水仙王庙。
〕)

雪后昌甫将归章泉斯远诸兄偕来留饮因咏林逋诗约同赋 其一

宋代韩淲

风烟溪嘴转山腰,起觉清寒坐拥貂。
林薄晓光吹蔌蔌,水流暮色下潇潇。
相期胜士来推户,更想归人远度桥。
会取试寻诗句写,还鸣高树许由瓢。

雪后昌甫将归章泉斯远诸兄偕来留饮因咏林逋诗约同赋 其二

宋代韩淲

年来闲得傲山林,肯怪连天雪作阴。
苏武不眠身自健,袁安高卧兴何深。
嬾穿东郭先生履,细和西湖处士吟。
无限目前今古意,岁华如许老骎骎。

雪后昌甫将归章泉斯远诸兄偕来留饮因咏林逋诗约同赋 其三

宋代韩淲

竹边松外最清新,烟歛风迴凈辟尘。
江阔远分垂钓叟,山空时过採樵人。
摩挲望眼寻幽径,抖擞闲身访近隣。
三白会须能一饱,茗盂聊且寄吾真。

林逋

明代孙一元

开笼放鹤空山里,岩畔梅花野兴孤。天子当时重封禅,西湖合着老林逋。

书林

宋代韩淲

卢仝五千卷,邺侯三万轴。
二人书虽多,颠倒俱在腹。
吾当思其然,岂肯汎然读。
李侯真名家,玉川惟破屋。
至今数唐贤,未易可追逐。
谁谓柯山西,魏氏追望族。
衣冠照楼观,再世新卜筑。
中有简编地,仍复种修竹。
斯远吾所敬,作记不碌碌。
发挥书林趣,足以濯心目。
伟哉父子间,抱负如韫椟。
要当大所施,致主锡民福。
想见翻经时,一下十行速。
先得我心同,闻韶心忘肉。

林逋墓下

宋代赵师秀

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
倾我酤来酒,酹君仙去魂。
短碑藤倚蔓,空冢竹行根。
犹有归来鹤,清时欲与论。

题读书林

宋代邹輗

诸君着意读书林,好去鸢鱼箇里寻。
不必浪浮空记诵,且须识取各人心。

寄林逋处士

宋代释智圆

湖山淡相映,世尘那得侵。
杳杳烟波色,苍苍云木阴。
苔荒石径险,犬吠桃源深。
中有上皇人,高眠适闲心。
花开还独酌,花落还独吟。
空庭长瑶草,幽树鸣仙禽。
不见已三载,鄙吝盈虚襟。
终期秋月明,乘兴闲相寻。

赠处士林逋

宋代龚宗元

高蹈遗尘蜕,含华傲素园。
璜溪频下钓,蕙帐不惊猿。
养浩时清啸,忘机只寓言。
几回生蝶翅,明月在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