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韩淲 > 韩淲古诗词大全

韩淲的诗

本页收录韩淲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韩淲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韩淲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韩淲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韩淲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次韵 其四

宋代:韩淲

小轩何物伴吾幽,老眼粗官畏得秋。
片段白云吹作雨,又看新叶上牵牛。

昌甫约过施仲益

宋代:韩淲

章泉常为诵清诗,今日山行又见之。
新闢轩窗知雅玩,更拈书帖发佳思。
杯深旨酒留连夜,炉拨寒灰领畧时。
信道人间好甥舅,不妨酷似有襟期。

李季章参政寄近作绝句次韵答之 其四

宋代:韩淲

得将胶扰一身藏,吴是他乡蜀故乡。
从昔衰荣无定在,山林钟鼎两俱长。

雪后昌甫将归章泉斯远诸兄偕来留饮因咏林逋诗约同赋 其一

宋代:韩淲

风烟溪嘴转山腰,起觉清寒坐拥貂。
林薄晓光吹蔌蔌,水流暮色下潇潇。
相期胜士来推户,更想归人远度桥。
会取试寻诗句写,还鸣高树许由瓢。

约次公看梅

宋代:韩淲

春风春雨春山里,一盏青灯对简编。
涧水东边有梅蕊,且唿杯酒醉新年。

题孙伯符墓

宋代:韩淲

自无太史慈,孰对孙伯符。
羣舒有余地,周郎或知予。
既推道南宅,以湿谩相濡。
本拟驰中原,扫灭邺中都。
天乎许贡客,一箭失壮躯。
黾勉付后事,张昭乃其奴。
赤壁之火攻,仅可保全吴。
公瑾复不长,伯业益荒芜。
至今春草生,高坟在姑苏。
传言尚相点,经行倍踟蹰。
异代岁月速,谁为我非夫。
酹酒起英爽,白杨鸣赤乌。
荆州或已分,曹刘竟称孤。
堂堂破虏冢,归命诚足俘。

松花

宋代:韩淲

松花千树发轻黄,乍暖风来细细香。
但是游蜂喧过午,不知飞鸟下斜阳。

九月二十五日仲至携酒与客相过因为作生日次韵春时所赠

宋代:韩淲

名胜相从餐菊英,楚骚情味是三生。
会逢其适论奇字,进退之间付濯缨。
览德凤凰非苟集,俟秋蟋蟀也须鸣。
诞弥俾尔耆而艾,况复村酤煮芋羹。

僧房 其一

宋代:韩淲

炷香小阁听山雨,木叶风摇万壑声。
更与野僧供茗事,是知身外有闲僧。

次韵斯远五首 其五

宋代:韩淲

开恍如斯落更新,寻香逐色转精神。
直须一夜风吹尽,到底孤标不负人。

鹅湖道中 其一

宋代:韩淲

野花狼藉雨初晴,人在山南山北行。
东风浅浅尚寒色,云映远天斜照明。

文叔楼居次韵戏之

宋代:韩淲

行藏知在倚楼间,雨际烟峦接九关。
着脚既高心自远,问言何似岳前山。

过南豅有怀成季之亡 其三

宋代:韩淲

红叶初翻秋已深,暮云凝乱薄寒侵。
排空忽断飞鸿影,谁识江湖万里心。

李季章参政寄近作绝句次韵答之 其三

宋代:韩淲

秋深剩有十分凉,好理平生书传香。
见说江西多胜士,吟成风雨近重阳。

午睡期思书堂

宋代:韩淲

所谓伊人天一方,园枝新好寄东窗。
八表濛濛忽时雨,不知平陆已成江。

溪路邂逅傅骐骥之在所沽酒话别 其二

宋代:韩淲

濯锦江头织锦家,几多花草鬭矜夸。
无人识得他机杼,伫立视之徒嘆嗟。

呈王十二丈

宋代:韩淲

三畏堂中一老人,青编黄卷养精神。
孜孜为善学时习,兀兀穷年德日新。
常以路遥难请益,且于坐下得亲仁。
渊哉和靖相传处,多少声名耸搢绅。

水际 其一

宋代:韩淲

浪连风影浸垂云,冷气吹林树色分。
正是山中春夏接,老身时看白鸥羣。

雪后看梅

宋代:韩淲

雪残山润眩朝晴,涧熘融澌渐有声。
最是梅花先后发,倚风乘日艷精明。

禅月臺 其一

宋代:韩淲

渺渺凉风起,木犀相次开。
举家空自住,过客有谁来。
已是冰溪棹,更寻禅月臺。
郁乎湖海气,鸥鸟莫惊猜。

次韵昌父十首 其二

宋代:韩淲

风前月底尽幽通,影落香濡杖履中。
几度吟来吟不尽,但知老树更穹窿。

滩头

宋代:韩淲

溪头滩背狭,高下两三家。
风叶山衔日,烟莎路湿沙。
傍船初落鴈,隔屋已栖鸦。
何处吹崖蜜,满园荞麦花。

次韵孙耿诗三绝併寄谢 其三

宋代:韩淲

鸡笼隠隠富春山,犹有孙郎作许闲。
失喜流传和三绝,暗中摸索得窥斑。

桃花飘零满涧

宋代:韩淲

细水收晴露浅沙,叶新枝上绿交加。
春风误得刘郎老,犹有心情数落花。

春山竹间

宋代:韩淲

薰风常坐竹间亭,不为前山满眼青。
行遍溪南来下郭,主人休问草堂灵。

韩淲简介

韩淲简介资料 韩淲(一一五九~一二二四)(生年据《瀛奎律髓》卷二○,卒年据《全宋词》),字仲止,号涧泉,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上饶(今属江西)。元吉子。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宁宗庆元六年(一二○○)药局官满,嘉泰元年(一二○一)曾入吴应试。未几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着作歷代书目未见着录。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事见本集卷二、四、一四、一五、二○有关诗文。 韩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涧泉集》为底本。校以残本《永乐大典》、《瀛奎律髓》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