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李涉 > 李涉古诗词大全

李涉的诗

本页收录李涉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李涉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李涉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涉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李涉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鹧鸪词二首 一

唐代: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空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六叹 二

唐代:李涉

深院梧桐夹金井,上有辘轳青丝索。
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缾落。
迢迢碧甃千余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

春山三朅来 二

唐代:李涉

山上朅来採新茗,新花乱发前山顶。
琼英动摇钟乳碧,业业高下随崖岭。
未必蓬莱有仙药,能向鼎中云漠漠。
越瓯遥见裂鼻香,欲觉身轻骑白鹤。

题湖臺

唐代:李涉

山有松门江有亭,不劳他处问青冥。
有时带月牀舁到,一阵风来酒尽醒。

与弟渤新罗劒歌

唐代:李涉

我有神劒异人与,暗中往往精灵语。
识者知从东海来,来时一夜因风雨。
长河临晓北斗残,秋水露背青螭寒。
昨夜大梁城下宿,不借

送王六觐巢县叔父二首 二

唐代:李涉

长忆山阴旧会时,王家兄弟尽相随。
老来放逐潇湘路,泪滴秋风引献之。

逢旧二首 二

唐代:李涉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不知留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 一

唐代:李涉

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六叹 一

唐代:李涉

绮罗香风翡翠车,清明独傍芙蓉渠。
上有云鬟洞仙女,垂罗掩縠烟中语。
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欲传一札孤飞翼,山长水远无消息。
却锁重门一院深,半夜空庭明月色。

岳阳别张[祜]

唐代:李涉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鹿鸣猨啸虽寂寞,水蛟山魅多精神。
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
半夜州符唤牧童,虚教衰病生惊怕。
巫峡洞庭千里余,蛮陬水国何亲疎。
由来真宰不宰我,徒劳叹者怀吹嘘。
霸桥昔与张生别,万变桑田何处说。
龙蛇纵在没泥涂,长衢却为驽骀设。
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
洛下诸生惧刺先,乌鸢不得齐鹰鹞。
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
新钉张生一首诗,自余吟着皆无味。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商州(题拟)

唐代:李涉

宫址蔓生草,洞门低枕泉。
废兴人目击,何处是神仙?(《记纂渊海》卷二四)。

春山三朅来 三

唐代:李涉

採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
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悞。
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春山三朅来 一

唐代:李涉

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野竹初栽碧玉长,澄潭欲下青丝短。
昔人避世兼避讐,暮栖云外朝悠悠。
我今无事亦如此,赤鲤忽到长竿头。
汎汎随波凡几里,碧莎如烟沙似砥。
瘦壁横空怪石危,山花鬬日禽争水。
有时带月归扣舷,身闲自是渔家仙。

题水月臺

唐代:李涉

平流白日无人爱,桥上闲行若箇知。
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二

唐代:李涉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别南溪二首 一

唐代:李涉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鴈逢春又北飞。
唯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失题

唐代:李涉

华表千年一鹤归,丹砂为顶雪为衣。
泠泠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山中五无奈何 四

唐代:李涉

无奈梅花何,满岩光似雪。
春风总未至,独自惊时节。
欲见惆怅心,又看花上月。

山中五无奈何 一

唐代:李涉

无奈落叶何,纷纷满衰草。
疾来无气力,拥户不能扫。
欲访云外人,都迷上山道。

逢旧二首 一

唐代:李涉

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
不期陵谷迁朝市,今日辽东特地逢。

山中五无奈何 二

唐代:李涉

无奈涧水何,喧喧夜鸣石。
疎林透斜月,散乱金光滴。
欲访涧底人,路穷潭水碧。

山中五无奈何 三

唐代:李涉

无奈阿鼎何,娇啼索梨栗。
柴门正风雨,千向千回出。
欲识老病心,赖渠将过日。

六叹 三

唐代:李涉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
朝凭南鴈信难回,夜望北辰心独在。
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夜宿寒云卧冰雪,严风触刃垂旌节。
丁年奉使白头归,泣尽李陵衣上血。

送王六觐巢县叔父二首 一

唐代:李涉

巢岸南分战鸟山,水云程尽到东关。
弦歌自是君家事,莫怪今来一邑闲。

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 二

唐代:李涉

陵阳夜会使君筵,解语花枝出眼前。
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

李涉简介

李涉简介资料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