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王安石 > 王安石古诗词大全

王安石的诗

本页收录王安石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安石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安石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安石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安石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杂咏五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白头重到太宁宫,玉珮琼琚在眼中。
歌舞可怜人暗换,花开花落几春风。

句 其三

宋代:王安石

昔时江令宅,今日段侯家。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 耘鼓

宋代:王安石

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
日落未云休,田家亦良苦。
问儿今垄上,听此何莽卤。
昨日应官繇,州前看歌舞。

杂咏四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证圣南朝寺,三年到百回。
不知墙下路,今日几荷开。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 泉

宋代:王安石

宋兴古剎今长干,灵曜臺殿荒檀栾。
二泉相望弃不渫,西泉尚絫三石槃。
其流散漫为沮洳,稍集小砾生微澜。
东泉土梗久蔽塞,穿治乃见甃甓完。
道人慈哀波及远,沟荡两取合土山。
山前灌输各自足,辘轳罢转井口闲。
取遥比甘觉近美,与旧争冽知新寒。
爞爞夏秋百源干,抱瓮复道愁蹒跚。
疾倾横逗势未足,嗟此善利何时殚。
虑长易脆有大檀,伐坚羌庐窟孱顔。
金多匠手肯出巧,风水千里安知难。
没羽之虎行林间,箨龙失职因藏跧。
循除静投悲瑟瑟,映瓦微见清潺潺。
三年营之一日就,有口共以成为欢。
论功信可侈后观,何似当时万竹蟠。

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

宋代:王安石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欲往浄因寄泾州韩持国

宋代:王安石

紫荆山下物华新,只与都城共一春。
令节想君携绿酒,故情怜我踏黄尘。
泔鱼已悔他年事,搏虎方收末路身。
欲寄微言书不尽,试寻僧阁望西人。

次韵酬宋玘六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东风渺渺客天涯,病眼先春已见花。
远欲报君羞强聒,老知随俗厌雄夸。
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
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欹斜。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08

宋代:王安石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和惠思岁二日二绝 其一

宋代:王安石

懒读书来已数年,从人嘲我腹便便。
为嫌归舍儿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崑山慧聚寺次孟郊韵

宋代:王安石

僧蹊蟠青苍,莓苔上秋床。
露翰饥更清,风蘤远亦香。
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久游不忍还,迫迮冠盖场。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其一

宋代:王安石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
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陇东西二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陇西流水向西流,自古相传到此愁。
添却征人无限泪,怪来呜咽已千秋。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 臺笠

宋代:王安石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嘲白髮

宋代:王安石

久应飘转作蓬飞,眷惜冠巾未忍违。
种种春风吹不长,星星明月照还稀。

明妃曲二首 其二

宋代: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絃留至今。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四

宋代:王安石

若言梦是空,觉后应无记。
若言梦非空,应有真实事。
燔烧阳自招,沈溺阴自致。
令汝尝惊魇,岂知安稳睡。

次韵刘着作过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

宋代:王安石

华阳仙伯有茆卿,官府今传在赤城。
三鹤不归犹地胜,二君能到亦心清。
诗中慷慨悲陈迹,篇末慇懃奬后生。
遥想青云知可附,坐看闾巷得名声。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江阴见及之作

宋代: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祇君同病肯相怜。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其一

宋代:王安石

中郎有女能传业,顔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一生抱恨常咨嗟。
良人持戟明光里,所慕灵妃媲箫史。
空房寂寞施繐帷,弃我不待白头时。

杂咏五首 其四

宋代:王安石

乌石冈头踯躅红,东江柳色涨春风。
物华人意曾相值,永日留连草莽中。

皇佑庚寅自临川如钱塘过宿此嘉佑戊辰自番阳

宋代:王安石

十年再宿金峰下,身世飘然岂自知。
山谷有灵应笑我,纷纷南北欲何为。

叠翠亭

宋代:王安石

烟笼远浦迷芳草,日照澄湖浸碧峰。
幸有清樽堪酩酊,忍陪良友不从容。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 牧笛

宋代:王安石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
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句 其一七

宋代:王安石

週迴莫有千株叶。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资料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