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人 > 王昌龄 > 王昌龄古诗词大全

王昌龄的诗

本页收录王昌龄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王昌龄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王昌龄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王昌龄代表作品、或喜欢的王昌龄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杂曲歌辞 变行路难

唐代:王昌龄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
前驱引旗节,千重阵云帀。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閤。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唐代: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录自《文镜秘府论》

唐代:王昌龄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欢州》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

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舍秋霖呈席姨父》

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题上人房》

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送邬贲觐省江东》

陵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登城怀古》

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送别》

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
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
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
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注:此送友人之安南。]

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别皇甫五

唐代:王昌龄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题灞池二首

唐代:王昌龄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唐代:王昌龄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还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关柳色深。夜闲须尽醉,莫负百年心。

从军行七首 三

唐代: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疎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题朱炼师山房

唐代: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磐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驾幸河东

唐代:王昌龄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沙苑南渡头

唐代:王昌龄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送高三之桂林

唐代: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唐代:王昌龄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送单十三毕五归

唐代:王昌龄

寒江绿竹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送朱越

唐代:王昌龄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唐代:王昌龄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送李棹游江东

唐代: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九江口作

唐代: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谒焦炼师

唐代:王昌龄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答武陵太守

唐代: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别李浦之京

唐代:王昌龄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唐代:王昌龄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相和歌辞 从军行 二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横笛关山月,谁解金闺万里愁。

留别

唐代:王昌龄

秦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
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送窦七

唐代: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简介资料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