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资料 > 端方简介 > 端方人物生平

端方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光绪八年(1882年),端方中举人,捐员外郎,后迁候补郎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直隶霸昌道。不久清廷在北京创办农工商局,将其召还主持局务。端方趁此机会上《劝善歌》,受到慈禧赏识,被赐三品顶戴。此后,端方出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并代理陕西巡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逃陕西。端方因接驾有功,调任河南布政使。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端方升任湖北巡抚,随即办起了六十余所新式学堂并派出大批的留学生(其子也赴美国留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代理湖广总督。光绪三十年(1904年),代任两江总督创建暨南大学。之后,他调任湖南巡抚。在历任上述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端方任湖南巡抚,半年内便建有小学堂八十多所。据说,端方在调任江苏巡抚时,上任伊始便革除了各州县例送红包给新任巡抚大人的陋习,并将红包的钱选派两名学生出国留学,一时传为美谈。

  出洋考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端方被召回北京,升任闽浙总督,未及上任,便被派遣了更为重要的任务。同年,清政府受立宪运动影响,派端方和载泽、戴鸿慈、徐世昌和绍英五大臣出使西方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在出发之前,慈禧太后特意召见了端方,并赏赐了一些宫廷御用点心以示鼓励。慈禧太后问端方:“新政已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端方回奏:“尚未立宪。”慈禧太后问:“立宪有什么好处?”端方说:“立宪后,皇位可以世袭罔替。”慈禧太后听后,若有所思。五大臣出发之日,革命党人吴樾以自杀式炸弹,在正阳门火车站行刺,致使启程之日推迟,徐世昌、绍英也被李盛铎和尚其亨顶替。同年十二月七日,端方和戴鸿慈秘密出发,率领正式团员33人,从秦皇岛乘海圻号军舰赴上海,于十二月十九日下午转乘美国邮轮赴日本。戴鸿慈、端方一行历访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俄国十国,于次年八月回国。

  回国仕途

  回国之后,端方总结考察成果,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力主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学习蓝本,尽速制定宪法。端方还献上自己所编的《欧美政治要义》,后世认为此乃中国立宪运动的重要著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底,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上台执政,其新任伊始便以“足疾”为名将袁世凯开缺,而端方则在两江总督任上干了三年后,不久即接任为直隶总督(原直隶总督杨士骧突然暴卒),一举登上了个人仕途的最高峰。

  宣统元年(1909年)调直隶总督。十月,曾多次承办过皇室婚丧庆典及陵墓工程的端方被命筹办慈禧太后梓宫移陵及相关事宜,但是在慈禧出殡之时因拍照惊扰隆裕皇太后,被罢官。

  哗变殉职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十八日,端方被委任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因欲与湖广总督瑞澄争功,强行将四川当地民办铁路收归国有,激起川湘鄂保路运动。同年抵达汉口。

  同年九月七日,发生成都血案,四川局势濒于失控。九月十日清廷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经宜昌入川,至资州。十一月二十七日新军哗变,端方和其弟端锦为军官刘怡凤所杀。清廷赠端方太子太保,谥忠敏。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十日晚7时,端氏兄弟的头颅,放在装洋油的铁盒里,由重庆民军代表李某押解上船,运抵武昌。鄂军都督黎元洪下令将两颗头颅游街示众,武汉万人空巷,围观此头。后由端方长子端继先寻回并运回北京安葬。

参考资料:
[1]《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六》

上一首: 《郭麐介绍》

下一首: 《端方主要成就》

端方简介

清代·端方的简介

端方 (1861—1911)清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光绪八年举人,入赀为员外郎。历督湖广、两江、闽浙。与载泽等赴欧洲考察政治。奏请预备立宪。宣统元年调直隶总督,旋坐事劾罢...〔► 端方的诗(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