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zhī

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指不识字(“之”和“无”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字)。

详细释义

  1.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百科释义

不识之无(bùshízhīwú):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出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zhī wú

注音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繁体不識之無

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感情不识之无是贬义词。

例子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3回:“白面书生心不辨菽麦,目不识之无,依草附木,云蒸龙变。”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近义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不识一丁

反义操翰成章,学富五车,五车腹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识之无的意思解释、不识之无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不识之无 指不识字(“之”和“无”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字)。
仅识之无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略识之无 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字)。
粗识之无 意思是略知文墨。
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有识之士 指具有才能和远见的人。
当之无愧 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悔之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也作“悔之莫及”。
受之无愧 得到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言之无物 物:指内容。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实际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