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ǐzhī

悔之无及



悔之无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后悔已来不及。也作“悔之莫及”。

详细释义

  1. 后悔也来不及了。

    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难诉,~矣。◎《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

百科释义

悔之无及,汉语成语。拼音:huǐzhīwújí表示后悔也来不及了。


基础信息

拼音huǐ zhī wú jí

注音ㄏㄨㄟˇ ㄓ ㄨˊ ㄐ一ˊ

繁体悔之無及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感情悔之无及是贬义词。

例子倘一有拒捕之名,弄假成真,百口难诉,悔之无及矣。(《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

正音“悔”,不能读作“huì”。

辨形“悔”,不能写作“诲”。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后悔莫及,悔之晚矣,悔恨交加,悔不当初,悔之不及,后悔不迭

反义死不悔改,甘之如饴,顽固不化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悔之无及的意思解释、悔之无及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悔之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也作“悔之莫及”。
悔之不及 同'悔之无及'。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后悔无及 后悔无及hòuhuǐ-wújí事后懊悔也来不及了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嗟悔无及 嗟:叹息。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追悔无及 意思是悔恨过去的往事,却经已来不及了。
不识之无 指不识字(“之”和“无”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字)。
当之无愧 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仅识之无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略识之无 指识字不多(“之”和“无”是古汉语常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