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zhèngnáo

持正不挠



持正不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意思是指坚持正道,决不屈服。

详细释义

  1. 坚守正道,而不屈服。《明史.卷一九零.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百科释义

【名称】:持正不挠【拼音】:chízhèngbùnáo【解释】:坚持正道,决不屈服。【出处】:《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基础信息

拼音chí zhèng bù náo

注音ㄔˊ ㄓㄥˋ ㄅㄨˋ ㄋㄠˊ

繁体持正不撓

出处《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感情持正不挠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持正不挠的意思解释、持正不挠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持正不挠 意思是指坚持正道,决不屈服。
守正不挠 正:正道。挠:弯曲,比喻屈服。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
持正不阿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比喻屈服。不屈服。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也作“不挠不屈”。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临危不挠 临危不屈。形容英勇坚贞。
神色不挠 仓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
忠鲠不挠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百折不挠 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不退缩。形容意志顽强。[近]不屈不挠。[反]一蹶不振。
绳不挠曲 比喻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而不应有所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