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鹤之年


龟鹤之年

拼音guī hè zhī nián

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处晋·郭璞《游仙》:“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暂未找到成语龟鹤之年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龟鹤之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龟鹤之年 晋·郭璞《游仙》:“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鸣鹤之应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龟鹤遐龄
龟鹤遐寿 《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摽梅之年 《诗经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迟暮之年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垂暮之年 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从心之年
耳顺之年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风烛之年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