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送浑大夫赴丰州

送浑大夫赴丰州

[唐代]:刘禹锡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
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
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凤凰衔着五色诏书降下朝廷的恩泽,再次看到旌旗招展的队伍走出浑府。
旧时的下属纷纷前来送别辛典属国,精壮的士兵争先追随轻车将军李蔡。
穿着毡裘的外族首领迎风感到畏惧,穿着华服部落酋长的踏雪前来衙参。
怎奈待到来年明媚的春天美景到来,却没人再呼唤众人一起赏玩牡丹了。

注释:
①诗大和二年冬在长安作。
浑大夫:浑鐬。《旧唐书》本传:“鐬,瑊第三子,以父荫起家为诸卫参军。历诸卫将军。元和(应为大和)初,出为丰州刺史、天德军使。(大和四年九月)坐脏贬袁州司户。宪宗(文宗之误)恩咸宁之勋,比例从轻。五年,征为袁王傅。”
丰州:州治九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九原县南,黄河北岸,时置天策军。《新唐书·方镇表一》:贞元十二年,“朔方节度罢领丰州及西受降城、天德军,以振武之东、中二受降城隶天德军,以天德军置都团练防御使,领丰、会二州,三受降城”。
②凤衔新诏:指皇帝新下诏书。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恩华:恩泽光华。
③又见:浑鐬父浑瑊德宗朝平朱泚乱有大功,为河中节度使,封咸宁郡王,鐬兄浑镐元和九年曾为义成军节度使,故云又见。
旌旗:军事之仪仗。《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浑鐬“出为丰州刺史,天德军使”,故仪仗为旌旗。
浑家:《文苑英华》作:“汉家”。浑氏本为铁勒九姓部落之浑部,见《旧唐书·浑瑊传》,浑家尤云浑族也。
④属国:汉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辛属国,未详。《汉书·辛庆忌传》: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庆忌前在边鄙,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然未历属国一官。此疑以辛武贤父子借指浑家父子。浑鐬父浑瑊代宗朝为单于大都护,率兵防秋,为吐蕃所畏,今鐬复镇丰州,故云。
⑤李轻车:汉代李蔡。《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之从弟李蔡……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鲍照《东武吟》:“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瞿蜕园认为:“传言蔡为人在下中,用典殊有分寸,盖禹锡不甚许其人。”
⑥毡裘君长:指边地游牧民族首领。《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披旃裘。”《汉书·司马迁传》:“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馀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旃裘即毡裘。
迎风惧:惧指畏惧,是说浑氏家族的威名震慑边疆游牧首领。全唐诗中作“迎风驭”,可解释为迎风驱马。明钞本作“毡裘君帐迎风惧”,可意为拟人写毡帐于寒风中抖动的样子,亦暗指浑氏之威名震慑。
⑦锦带酋豪:亦指部族首领。锦带:一作“锦领”。衙:官衙。 一说指衙参。吏员齐集公署向长官请示曰衙参,有早衙、晚衙之分。 而实际两意义并不相悖,若以名词作动词,亦可以官衙引为衙参之意。
⑧其奈:亦作“ 其那 ”。 怎奈;无奈。 唐元稹 《春六十韵》:“虚逢好阳艳,其那苦昏懜。”
⑨牡丹花:长安浑家宅以牡丹花著名,刘禹锡有诗《浑侍中宅牡丹》。

参考资料:
1. 陶敏 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湖南长沙:岳麓书社,2003: 473-474
2. 高志忠.刘禹锡诗编年校注.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910-915
3.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77-878
4.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4-186

《送浑大夫赴丰州》创作背景

大和二年冬,浑瑊第三子浑鐬奉诏任天德军使镇守丰州。浑鐬家世代功勋,父浑瑊德宗朝平朱泚乱有大功,为河中节度使,封咸宁郡王,鐬兄浑镐元和九年曾为义成军节度使。刘禹锡素与浑鐬家素有旧,此年正月刘禹锡归京授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此时正于京城任职,故有此送别之作。
浑家长安宅邸牡丹颇富盛名,刘禹锡多次吟咏浑家牡丹。《浑侍中宅牡丹》诗中浑侍中指浑鐬父浑瑊;而《伤循州浑尚书》中“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借言牡丹寄托对其兄浑镐之哀思。计此诗,父子三人皆与刘禹锡所作牡丹诗相关。白居易亦有《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诗。由此,浑宅中牡丹擅名可知,故宜诗人一再充以诗料。

参考资料:
1.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77-878
2.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4-186

《送浑大夫赴丰州》简析

这是刘禹锡的一首送行诗,送别者乃唐时名将浑瑊之后,故诗人在诗的前部分点明浑家荣宠,也现实了浑鐬不但获得了皇上的新恩,且能“家承旧勋”,克绍其裘,可谓是国恩家荣,门第光彩显赫。诗句用凤凰衔诏,旌旗招展,直观的描绘出了荣恩世家其时盛大的场面。三、四句以故吏来辞别以显示浑家乃旧家名门,恩及旧吏;“精兵愿逐”句,则示浑家乃著名将门,故精兵愿随从戍守征战。“毡裘君长迎风惧,锦带酋豪踏雪衙”两句,则转从边地民族首领被震慑以及地方豪强的迎候请示,说明浑家的声望与威恩,亦是赞颂了其治边有方,治下和睦融洽安定和谐之景。诗歌前六句皆是赞颂之言,先是言浑家受圣眷隆恩,再言浑家故吏众多将士效命,最后则是作者的想象,以浑家的荣威,必使得边塞安服治下和谐。前六句虽然写的盛大华美,用典颇多,寓意也吉祥,却只是应景之作。甚至瞿蜕园要说刘禹锡“李轻车”之典,实是对浑鐬评价不高。
而最末诗句情感突然一变,反转以遗憾之笔写出,使得诗意完全不同。浑鐬家中的牡丹花于长安颇负盛名,而来年只能徒荣于春日无人唤看,体现了诗人对浑鐬出守丰州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是对浑家牡丹的一种赞颂。作者为浑鐬镇守一方国恩家荣感到高兴,但一方面又为别离感到不舍,此中矛盾更显不舍之情。此句一出,前面再盛大再华美也是做了这一句的铺垫。刘禹锡诗豪之称,可体现在诗作的这种鲜明的前后对比之中。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4-186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1119篇) ► 刘禹锡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浑大夫赴丰州

唐代刘禹锡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
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
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送刘判官赴丰州

唐代卢纶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
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唐代姚合

东门携酒送廷评,结束从军塞上行。
深碛路移唯马觉,断蓬风起与雕平。
烟生远戍侵云色,冰叠黄河长雪声。
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

送刘判官赴丰州(一作赴天德军)

唐代卢纶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钱大夫赴并州

宋代杨亿

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
六月出师平玁狁,九天选将下文昌。
车鱼辟士应难得,诗礼临戎亦未妨。
缓急羽书须自草,平安烽火镇相望。
柳营禀畏将军令,毳幕怀来塞下羗。
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
关山万里边尘静,亭馆三冬朔雪狂。
笛怨梅花新度曲。樽倾竹叶浅飞觞。
禦寒应觉重裘暖,料敌悬忧两髩苍。
祇待今年破虏后,徵归论道坐岩廊。

送常大夫赴朔方

唐代法振

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
大汉嫖姚入,乌孙部曲随。
高旌天外驻,寒角月中吹。
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

送徐大夫赴南海

唐代皇甫曾

旧国当分阃,天涯答圣私。大军传羽檄,老将拜旌旗。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何年谏猎赋,今日饮泉诗。
海内求民瘼,城隅见岛夷。由来黄霸去,自有上台期。

送裴大夫赴亳州

唐代姚合

杭人遮道路,垂泣浙江前。谯国迎舟舰,行歌汴水边。
周旋君量远,交代我才偏。寒日严旌戟,晴风出管弦。
一杯诚淡薄,四坐愿留连。异政承殊泽,应为天下先。

送严大夫赴桂州

唐代王建

岭头分界候,一半属湘潭。水驿门旗出,山恋洞主参。
辟邪犀角重,解酒荔枝甘。莫叹京华远,安南更有南。

送徐大夫赴广州

唐代刘长卿

上将坛场拜,南荒羽檄招。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
雾绕龙山暗,山连象郡遥。路分江淼淼,军动马萧萧。
画角知秋气,楼船逐暮潮。当令输贡赋,不使外夷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