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陶渊明的诗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庚(gēng)戌(xū)岁:指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有道:有常理。固:本、原。端:始、首。
②孰:何。是:此,指衣食。营:经营。以:凭。自安:自得安乐。
③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
④肆: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农具。
⑤饶:多。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风气:气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⑥弗:不。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
⑦四体:四肢。庶:庶几、大体上。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干:犯。
⑧盥濯:洗涤。襟颜:胸襟和面颜。
⑨沮溺: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乃相关:乃相符合。
⑩长如此:长期这样。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译文: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赏析

  此诗开篇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诗人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起笔两句,把传统文化之大义——道,与衣食并举,意义极不寻常。衣食的来源,本是农业生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认为人生应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在诗人看来,若为了获得衣食所资之俸禄,而失去独立自由之人格,他就宁肯弃官归田躬耕自资。全诗首四句之深刻意蕴,在于此。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言语似乎很平淡,但体味起来,其中蕴涵着真实、淳厚的欣慰之情。“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微勤”是谦辞,其实是十分勤苦。“日入”,借用了《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意,加深了诗意蕴藏的深度。因为那两句之下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写出眼前收稻之时节,便曲曲道出稼穑之艰难。山中气候冷得早些,霜露已多。九月中,正是霜降时节。四十六岁的诗人,已感到了岁月的不饶人。以上四句,下笔若不经意,其实是写出了春种秋收、一年的辛苦。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稼穑愈是艰难辛苦,愈见诗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坚定。诗人对于稼穑,感到义不容辞。这不仅是因为深感“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而且也是由于深知“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魏晋以降,时代黑暗,士人生命没有保障。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何晏,司马昭杀嵇康,以及陆机、陆云之惨遭杀害,皆是著例。当时柄政者刘裕,比起曹操、司马,更加残忍。所谓异患,首先即指这种旦夕莫测的横祸。再退一步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在“质性自然”的诗人看来,也是一种异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农村劳动生活过来的人对这幅情景都是亲切、熟悉的。诗人是在为自由的生活、为劳动的成果而开心。“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诗人不仅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为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士人。他像一位农民那样站在自家屋檐下把酒开怀,可是他的心灵却飞越千载,尚友古人。长沮、桀溺之心意是说:“天下人都说天下是黑暗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黑暗的现状,又怎么能像归隐之人一样去归隐山林。”诗人自言与长沮、桀溺之心遥遥会合,意即在此。所以结笔说:“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但愿长久地过这种生活,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纵然躬耕辛苦,也无所怨尤。诗人的意志,真可谓坚如金石。诗人的心灵,经过深沉的省思,终归于圆融宁静。

  此诗夹叙夹议,透过收稻之叙说,发舒躬耕之情怀。此诗的意义在于,诗人经过劳动的体验和深沉的省思,所产生的新思想。这就是:农业生产乃是衣食之源,士人尽管应以道为终极关怀,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仍然义不容辞。尤其处在一个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乱世,只有弃官归田躬耕自资,才能保全人格独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实意义。而且,躬耕纵然辛苦,可是,乐亦自在其中。这份喜乐,是体验到自由与劳动之价值的双重喜乐。陶渊明的这些思想见识, 晚周之后的文化史和诗歌史上乃是稀有的和新异的。诗中所耀动的思想光彩,对人生意义的坚实体认,正是此诗极可宝贵的价值之所在。

陶渊明简介

魏晋·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 陶渊明的诗(159篇) ► 陶渊明的名句

猜你喜欢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和陶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宋代吴芾

东风才解冻,农事已开端。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获稻句,倍为公兴叹。

和陶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宋代吴芾

东风纔解冻,农事已开端。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顔。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穫稻句,倍为公兴叹。

课僕诣田所偶用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韵

宋代俞德邻

人生念何事,方寸缠忧端。
忧端日澒洞,胡不思自安。
富贵等电露,变灭无留观。
百亩虽已隘,朝耕夕复还。
秋风穑宝实,十口无饥寒。
何为苦役役,而欲事所难。
所以沮溺徒,不受名利干。
行藏随用舍,千载师孔顔。
作劳有余暇,柴门昼常关。
斗酒且自劳,此外无足叹。

和庚戌岁九月于西田穫早稻(并引)

清代黄淳耀

西郊青冥色,在此长林端。

主人未梳头,先报竹平安。

风吹雨裛时,客来但遥观。

独行篱落中,细斩恶竹还。

今年惊蛰早,笋萌破春寒。

烹煎杂羹臛,馈饷周贫难。

我来吟空庭,高兴不可干。

横空一缟鹤,识此清癯颜。

此君本萧萧,与世无相关。

两袖清泠风,相对亦可叹。

和陶西田获早稻

宋代苏轼

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
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尚恨不持锄,未免騂我颜。
此心苟未降,何适不间关。休去复歇去,菜食何所叹。

和陶西田穫早稻

宋代苏轼

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
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
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
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
尚恨不持锄,未免骍我顔。
此心苟未降,何适不间关。
休去复歇去,菜食何所叹。

庚戌岁除

宋代强至

薄宦三冬暮,殊方一纪馀。
笑歌筋力倦,勋业鬓毛疏。
道路纷乘传,轩墀遝曳裾。
无庸看半百,搔首岁云除。

雷行雨庚戌岁闻赦作

宋代陈与义

忆昨炎正中不融,元帅仗钺临山东。
万方嗷嗷叫上帝,黄屋已照睢阳宫。
呜唿吾君天所立,岂料四载犹服戎。
禹巡会稽不到海,未省驾舶观民风。
定知谏诤有张勐,不可危急无高共。
自古美恶周必复,犬羊汝莫穷妖凶。
吉语四奏元气通,德音夜发春改容。
雷雨一日遍天下,父老感泣霑其胸。
臣少忧国今成翁,欲起荷戟伤疲癃。
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树将军莫振功。
刘琨祖逖未足雄,晏球一战腥臊空。
诸君努力光竹素,天子可使尘常蒙。
君不见夷门山头虎复龙,向来佳气元葱葱。

庚戌岁旦次张以道韵

宋代张镃

农家正旦喜占晴,老圃观风趁早春。
两事欲寻强健日,一生常作太平民。
绍熙初岁新开历,典册崇仪极奉亲。
词拙固难传乐府,水边闲示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