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令的诗 > 吕氏假山

吕氏假山

[宋代]:王令

鲸牙鲲鬣相摩捽,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挟。

《吕氏假山》赏析

王令因“见知”于王安石,“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见《王直方诗话》)他是一个“倜傥不羁束”,对“为不义者”敢于“面加毁折,无所避”的诗人。王安石很赏他的才识,认为“可以共功业于天下”(刘发《广陵先生传》),即以吴夫人的女弟嫁给他。可惜“二十八岁而卒”,甚为“天下士大夫”所“痛惜”(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


这首诗写于仁宗皇祐(1049—1054)年间,宋人夏均父曾说:“此诗奇险,不蹈袭前人。”(《墨庄漫录》)其实王令的古诗深受中唐韩孟诗派的影响。全诗只有八句,侧重刻画了石假山的外形。


首句“鲸牙鲲鬣相摩捽”,用溟海中大鱼身上的器官作比。鲸、鲲是两个庞然大物,鲸牙鲲鬣相互摩捽,自然要给人以剑拔弩张的奇壮感。石假山造型异乎寻常,也许是神话中“劈开”华山的河神“巨灵”在变“戏”法,“巨灵戏撮天凹突”,他用巨掌把插入天外的崇山“撮”缩成凹突起伏的样式。他为石假山涂上一层神话色彩,给人以遐想。


不过,对石假山的成因也可以作如下设想:“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上句说,大约它原是一座史前就岿然形成的“旧山”,由于饱经沧桑,长期受风飚袭击而不断“老”化,单剩下一片白云托根的怪石。下句说,或许它本是耸峙在重湖上的一个奇峰,由于严霜侵凌,“冻脱”了林木,在秋波中空余嶙峋而立的瘦“骨”。诗人把山石说成是山之“骨”,是从韩愈《石鼎联句》“巧匠斫山骨”句中学来。


但诗人还想从别的角度来评价假山。“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他认为单纯强调假山造型很“怪”,似乎还未能反映它全部“真”相。说实话,它倒像酒仙醉后,卷去碧海的波涛,揭开海底的秘密,尽瞰“蛟龙”的“窟”穴。因为从假山的结构看,它的故乡可能在海上。


然而诗人犹恐这解释不够确切,又作了新的探索:“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揬。”揬,通“突”,有“触”的意思。诗人说,要“不然”,它更像《左传》所说,大禹铸九鼎时,在鼎上集中塑造的各种鬼怪的形象。“螭魅网两,莫能逢之”,本意是在引起人们的戒备。因为在假山上东支西突的峰峦和传说中害人的山神林鬼,用头顶肩胁相撑(柱)相揬(触)的架势,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此诗对假山的奇险造型反复进行刻画,自出心裁,气概雄阔。透过假山形象的描写,诗人的精神面貌和奇倔性格,也大略可以窥见。从鲸牙鲲鬣的相互“摩捽”到河神巨灵的“戏撮”“凹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志在天下,羞伍流俗的生活态度。“旧山风老”,而“云根”犹存,“重湖”霜“冻”,而劲“骨”依旧,更体现了诗人凛然挺立、不畏风霜的性格特点。至于“醉揭碧海”,尽“瞰蛟窟”,铸形禹鼎,使木魅山鬼,原形毕现,就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揭天心,探月窟”之概。


王令的《假山》同梅圣俞的《木山》具有相近的思想与艺术倾向。《木山》实际是把苏洵父子作为描写对象,而《假山》则是作者思想性格的艺术体现。虽然在艺术构思上,诗人的设想离奇古怪,不同凡响,却始终同他对待现实的态度相联系。诗里的假山,只是真山的一个微型。诗人把它放在宏观的范围来发挥艺术想象,天上地下,无处不在。在艺术结构上,由于运用了多层次的手法,短短八句诗,内容不断变换,真是神出鬼没,难以捉摸。但只要把握住全诗主题和结构,仍能理出脉络。


王令才识甚高,却不能表现出来,他连土丘都不如,只好以假山自况。他在《题假山》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扰扰人心巧谓何?我肠愚只爱无它。目前好且留平地,浪爱山高险自多”。他写《假山》,大约有孤芳自赏的意思。难怪王令死后,王安石追念他,写下“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思王逢原》)的诗句。王令生前也曾写道:“叩几悲歌涕满襟,圣贤千古我如今。冻琴弦断灯青晕,谁会男儿半夜心?”(《夜深吟》)对王令这首《假山》,也可作如是观。


王令简介

宋代·王令的简介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 王令的诗(614篇) ► 王令的名句

猜你喜欢

吕氏假山

宋代王令

鲸牙鲲鬣相摩捽,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挟。

吕氏六桂堂

元代戴表元

年少奔驰有底忙,棘闱兰署梦茫茫。
白头鞍马风沙里,听说燕山六桂堂。

吕氏节孝卷

明代童轩

金陵吕氏家本吴,少膺姆教如罗敷。伊昔笄年美且姝,嫁得良人君子徒。

双飞婉转鸾凤雏,胡期一朝镜影孤。怀中弱婴声呱呱,高堂况有白发姑。

昨者与君为欢娱,何忍背弃如路途。矢心清白永不渝,寸扃皎若秋霜俱。

朝课儿书夜䌟纑,膏沐不御泪眼枯。天胡不吊姑且痡,吁天求代频号呼。

天愈姑病不负吾,而今春秋雪满颅。天书褒异下清都,节孝大扁题门闾。

我愧为儒七尺躯,行年四十百行无。闻母高谊敦薄夫,为作歌诗付董狐。

吕氏山堂喜雨

宋代刘过

凉满蒲萄磊落枝,倦游来此亦忘归。
沟渠水活龙蛇动,树木月明乌鹊飞。
欣减黄粱新米价,愁生白苎旧征衣。
风流却扇团圞坐,一夜谈兵玉麈挥。

吕氏子夔郎求诗

宋代陆游

乃祖身兼将相崇,诸孙玉立有家风。
此郎己复尘埃外,它日相期气类中。
行己勤勤须自省,读书亹亹要新功。
果能哮吼如狮子,一瓣香应嗣放翁。

奉题吕氏宜老堂

宋代姚勉

此堂清不着珠玑,只要双亲佚老宜。
春酒尽堪眉寿介,斑衣长似乳时嬉。
妇垂鹤髮陪姑纬,翁捻银髯课子诗。
饱饮菊花潭上水,鷄窠犹自拜孙枝。

和中甫吕氏园亭

宋代沈遘

长日阴阴雨与风,病夫高卧一舟中。
少年欢气谁能遏,纵走名园看落红。

暮春过吕氏妹宅

清代庄德芬

曲院重来旧药栏,单衫时候楝花残。芳樽劝醉尝凫臛,碧碗浮香破凤团。

自爱樽书成雅集,不劳歌板佐清欢。与君得尽论诗兴,一任红珠泻烛盘。

山雪晓行怀吕氏妹

清代庄德芬

乱峰稠叠玉为尖,残烛光寒照撒盐。千里暗云屯石径,五更疲马怯金衔。

危陂冻合行频滑,绝壑风生气倍严。遥忆碧纱扃四扇,鹊炉香灺梦方甜。

乐寿县君吕氏挽词二首

宋代黄庭坚

剪髻宾筵盛,齐眉妇礼闲。
谓宜俱白发,忽去作青山。
大梦惊蝴蠂,何时识佩环。
哀歌行欲绝,丹旐雨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