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建的诗 > 田家行

田家行

[唐代]: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
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欣欣:欢喜的样子。颜悦:脸上含笑。别:特别,例外。
②麦风:麦熟时的风,南风。索索:缫丝声。缲车:也作“缫车”,抽丝的器具,因有轮旋转抽丝,故名。
③扑扑:象声词。此句是说野蚕无人要(因家蚕丰收)而在树上化为秋蛾。
④的知:确切知道。输:交纳赋税。
⑤望:一作“愿”。犊:小牛,泛指耕牛。
⑥无厚薄:讲求不了好坏。县门:县衙门。

译文:
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男人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女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再也没有怨言,说的话也和往常不一样了。
虽然五月天气炎热,此时的麦风却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在村中的屋檐下,妇女们正忙着用缲车缫丝,缲车上发出一阵阵倾细的声音。
家蚕丰收,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
麦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麦场上,绢布织成后一匹一匹地缠在轴上,农民们可以确认今年的收成已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
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暂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了。
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家里人不被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田家行》赏析

  王建这首乐府体诗歌,对残酷的封建压迫作了无情的揭露。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劫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这首诗所反映的事实,应是中唐时期整个农民生活的缩影,相当具有典型性。全诗四换韵脚。依照韵脚的转换,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层,直接描写乡间农民的精神面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这两句写平日寡欢少乐、愁眉苦脸的男男女女因为收成好而欣喜万分,说话也温和悦人。首句使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为只有男子才欢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实无论是男是女,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的样子,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由此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三、四、五、六这四句为第二层。这层以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是因为夏粮、夏茧丰收,有了一个好收成。“五月”二句,写织妇因为喜悦,面对五月艳阳,也觉麦香中的热风清凉宜人,在缲丝车上细致认真快乐地抽丝织素。五月麦风清,写夏粮丰收;檐头缲车索索作响,写夏茧丰收。为了突出农家夏茧之多,诗人又从侧面下笔:“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这两句写家蚕丰收,野蚕无人也无暇顾及,以至野蚕化蛾,在桑叶上飞来飞去。野蚕作茧无人收取,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大丰收,完全足够抽丝织绢之需。在这一层次里,作者一写收麦,一写缲丝,抓住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衣食温饱落笔,突出丰收的景象,使一、二句写农家喜悦有了好的注脚。后面三句:“麦收上场绢在轴”,“不望入口复上身”,“田家衣食无厚薄”,也都紧紧围绕衣食温饱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反映现实的焦点突出集中。

  七、八、九、十这四句为第三层。这层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轴”,指织绢的机轴。丰收,本来应该给田家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事实却非如此。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的知”一句为神来之笔。这句诗把农民一次次缴纳苛捐杂税,但不知是否还有新的赋税要缴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不望”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见的。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最后两句为第四层。这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但这种揭露,不是出自声泪俱下的直接的声讨,而是通过平淡的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思而得之。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此诗在构思农家苦这一题材时,颇具特色。在一般的作品中,作者在表现封建剥削对人民的压榨时,多是正面描状农民生活的困苦。这首诗则不然。《田家行》向读者描绘的是小麦、蚕茧丰收,农民欣喜欢乐的场面。但丰收的结果,并不是生活的改善,而是受到更重的盘剥,生活依然悲惨,无法避开不幸的命运。这种遭遇,不是一家一户偶然遇到天灾人祸所碰到的困苦,而是概括了封建时代千千万万农民的共同遭遇,如此选材,相当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在表现方法上,古乐府多叙事,《田家行》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输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诗纯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炼精警,于平易中见深刻。

《田家行》阅读及答案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娥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出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15.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解析:

14.AD   

15.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

14.试题分析: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D“喜悦心情”错,应为“悲苦心情”。

15.试题分析:根据诗歌的内容答出“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的批判”。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王建简介

唐代·王建的简介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 王建的诗(616篇) ► 王建的名句

猜你喜欢

田家行

宋代刘敞

春耕高原不辞苦,晚岁离离满百亩。
岂知输稻如输金,始信种田虚种黍。
持黍易金入市行,粳稻踊贵黍价轻。
十钟一石亦不惮,三时力农空自惊。
去年岁荒食丰菽,今年岁丰弥不足。
物理悠悠难豫谋,谁谓丰荒略相覆。

田家行

明代高启

草茫茫,水汩汩。
上田芜,下田没。
中田有禾穗不长,狼藉只供凫雁粮。
雨中摘归半生湿,新妇舂炊儿夜泣。

田家行

唐代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
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田家行

元代叶兰

树头扑扑乱鸦飞,小叔敲门昏晚归。

今年输租足官布,机中馀剩有冬衣。

唤妇下厨儿宰鸭,言语欣欣笑相答。

阿婆点灯翁领孙,长幼团栾举杯酌。

君不见有身莫作城市人,分门割户终日论。

钱高北斗谊若薄,看来何似田家贫。

田家行

元代叶兰

风雨行行衣尽湿,夜宿田家才趁食。

田家路僻少人行,见我偏怜远乡客。

老翁拭桌罗酒浆,抱孙同坐妻在傍。

地垆拨火煨芋栗,闭门莫出烧松光。

醉来就向床头卧,大儿唱歌小儿和。

我侬辛苦空读书,何似田家作田过。

平原田家行

明代孙蕡

零星矮屋茅数把,散住榆林柳林下。磊墙遮雪防骤风,妇女颓垣拾砖瓦。

黄牛买得新垦田,土戟犁浅牛欲眠。古河无水挂龙骨,自萦蒲绳探苦泉。

山蚕食叶黄茧老,野火烧桑桑树倒。四畔灵鸡喔喔啼,九月霜风落红枣。

春丝夏绢输税钱,木绵纺布寒暑穿。放舂黄米为新酒,学唱货郎为管弦。

平田旱多麦少熟,杏尽梨枯惟食粟。衣粗食恶莫用悲,犹胜北军离乱时。

田家行二首

唐代赵蕃

江东闻田歌,湖北听田鼓。
鼓声于以相疾徐,歌调因之慰劳苦。
东山丝竹仍携妓,风月鸣蛙胜鼓吹。
何如田鼓与田歌,乌乌坎坎安而和。

田家行二首

唐代赵蕃

雨声飒飒断复来,间作隐隐兼出雷。
田家作苦乐不哀,拔秧插田政时哉。
谁知有客洞庭上,船破逢疎蔽无障。
何如雨笠与烟蓑,相逐田伴歌田歌。

田家行二首 其一

唐代赵蕃

雨声飒飒断复来,间作隠隠兼出雷。
田家作苦乐不哀,拔秧插田政时哉。
谁知有客洞庭上,船破篷疎蔽无障。
何如雨笠与烟蓑,相逐田伴歌田歌。

田家行二首 其二

唐代赵蕃

江东闻田歌,湖北听田鼓。
鼓声于以相疾徐,歌调因之慰劳苦。
东山丝竹仍携妓,风月鸣蛙胜鼓吹。
何如田鼓与田歌,乌乌坎坎安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