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商隐的诗 > 无题·八岁偷照镜

无题·八岁偷照镜

[唐代]: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八岁时总是偷偷地照镜子,已经能画纤长的眉了。
十岁时春日踏青郊游,采摘芙蓉花装饰自己的裙裳。
十二岁时学习弹琴非常用功,套在指头上的银甲也顾不得摘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注释:
①偷:指羞涩,怕人看见。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②芙蓉:荷花。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③筝:乐器,十三弦。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④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悬知:猜想。
⑤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无题·八岁偷照镜》赏析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 李商隐的诗(667篇) ► 李商隐的名句

猜你喜欢

无题·八岁偷照镜

唐代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和育王十二题·八角殿

宋代李覯

晋后千百年,兹殿俨如昔。
梵宇若皆然,应须省民力。

无题·其一

明代黎民表

临水看花万恨并,焱车应自枉飞琼。乍离舞镜青鸾散,一落雕笼翠羽惊。

望入桂宫求不死,梦回金屋可怜生。愁心不与蓬根断,玉虎牵丝夜到明。

无题·其二

明代黎民表

锦字鱼笺挹泪裁,橘云无迹散瑶台。尘霾白日麒麟角,霜老青桐凤鸟哀。

暮雨不成虚蝶梦,落花无赖笑莺媒。如何折得琅玕树,长向蓬山顶上栽。

无题·其三

明代徐熥

锦衾罗帐泪潸然,淡月微霜夜可怜。啮臂尚思当日约,同心空结片时缘。

瓶沉古井浑身碎,珠孕灵渊几个圆。一别天台成隔世,桃花流水自年年。

无题·其二

明代徐熥

无缘翻悔意相关,云雨巫阳一梦间。独抚朱弦琴哽咽,背流红泪烛潺湲。

新分半玦终难合,旧赠明珠未忍还。纵使章台零落后,长条犹自望君攀。

无题·其一

明代王弘诲

侍立樽前粉黛香,阳台飞梦到襄王。

使君自有閒情赋,不为司空错断肠。

无题·其二

明代王弘诲

芙蓉帐暖燕双栖,杨柳风凉莺语迷。

娇傍海棠春睡足,娥眉偏向楚宫低。

无题·其四

明代岳正

舜画衣裳合命垂,上林肺渴倩谁医。可怜凤友鸾交夜,不觉钟鸣漏尽时。

真逸头颅凤未改,隐侯腰带瘦频移。眉尖今古愁无限,消得樽前酒一卮。

无题·其二

明代岳正

祸水无情火伏光,赏真人属老披香。妆成珠赐通宵白,浴罢金酬百饼黄。

宫婢貌难当万乘,玉环心不在三郎。昭阳殿里熊皮席,绿发长迷赤凤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