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该诗中指越南北部。风候:即风物气候。催:催促。
②仲冬:即农历十一月,为冬季的第二个月。正月:农历一月。
③积雨:连续下雨;积存的雨水。轻霜:薄霜。震雷:响雷,霹雳。
④逾:超出;越过。从来:由来,历来,向来,往常。

译文:
岭南的气候真特殊,严寒来得迟,暖风又常吹。
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开。
雨天生雾气,霜天会打雷。
故乡远在万里外,这特殊的气候使我的乡愁更加倍。

《旅寓安南》赏析

  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杜审言简介

唐代·杜审言的简介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诗圣”杜...〔► 杜审言的诗(53篇) ► 杜审言的名句

猜你喜欢

旅寓安南

唐代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题吕伸友寓安堂

宋代周紫芝

事非昨梦本来空,正在黄粱一熟中。
到处随缘是安乐,人生何地有穷通。
飞衣不对东风舞,霜叶空怜醉面红。
只恐他年终未免,传家重说小申公。

旅寓

明代止庵法师

九月犹絺衣,故乡胡不归。
塞鸿声一到,江树叶都飞。
路晚逢僧少,门寒过客稀。
自惭蘧伯玉,又是一年非。

旅寓

宋代杨公远

忆昔离家日,村村煮茧香。
因循淹五月,次第过重阳。
排闷诗多感,怀归梦最长。
君言名利事,都只付亡羊。

旅寓

唐代杜荀鹤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已违骨肉来时约,
更束琴书何处游?画角引风吹断梦,垂杨和雨结成愁。
去年今日还如此,似与青春有旧仇。

春日旅寓

唐代杜荀鹤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
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旅寓书事

唐代杜荀鹤

日日惊身事,凄凄欲断魂。时清不自立,发白傍谁门。
中路残秋雨,空山一夜猿。公卿得见面,怀抱细难言。

番阳旅寓留题

宋代白玉蟾

洞门深锁绿烟寒,来享浮生半日闲。
城北城南无老树,横吹铁笛过庐山。

旅寓洛南村舍

唐代郑谷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同邬戴关中旅寓

唐代钱起

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
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残雪迷归雁,韶光弃断蓬。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