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春秋之义 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羔羊之义 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三谏之义 指事君之正道。
绨袍之义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千秋之后 千秋之后qiānqiūzhīhòu意思是人死后的婉称。
不知春秋 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月底。
春秋笔法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富于春秋 指年轻,年少。
皮里春秋 皮里:指内心。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书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隐含的褒贬评论而不直言。形容口头上不作评论,心中却有所褒贬。也作“皮里阳秋”。(因晋简文帝母名“春”,晋人为避讳而改用“阳”字代替“春”字。)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