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èdànchūnqiū

月旦春秋



月旦春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详细释义

  1.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百科释义

典源《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许劭〉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乃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基础信息

拼音yuè dàn chūn qiū

注音ㄩㄝˋ ㄉㄢˋ ㄔㄨㄣ ㄑ一ㄡ

繁体月旦萅秌

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劭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感情月旦春秋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评论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月旦春秋的意思解释、月旦春秋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汝南月旦 指品评人物。
舌端月旦 口头品评人物。
高悬月旦 《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以'高悬月旦'比喻主持考试。
不知春秋 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月底。
春秋笔法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春秋之义 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富于春秋 指年轻,年少。
皮里春秋 皮里:指内心。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书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隐含的褒贬评论而不直言。形容口头上不作评论,心中却有所褒贬。也作“皮里阳秋”。(因晋简文帝母名“春”,晋人为避讳而改用“阳”字代替“春”字。)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