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qiū

富于春秋



富于春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指年轻,年少。

详细释义

  1. 指年轻,年少。

    太后以帝~,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

百科释义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基础信息

拼音fù yú chūn qiū

注音ㄈㄨˋ ㄩˊ ㄔㄨㄣ ㄑ一ㄡ

繁体富于萅秌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感情富于春秋是中性词。

例子太后以帝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年轻。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富于春秋的意思解释、富于春秋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富于春秋 指年轻,年少。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计:计划,打算。指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对于全年的安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喻凡事要早做安排,抓紧进行。
不知春秋 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月底。
春秋笔法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春秋之义 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皮里春秋 皮里:指内心。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书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隐含的褒贬评论而不直言。形容口头上不作评论,心中却有所褒贬。也作“皮里阳秋”。(因晋简文帝母名“春”,晋人为避讳而改用“阳”字代替“春”字。)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